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职业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制定“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背景第10页
    1.2 选聘大学生村官的意义第10-11页
    1.3 大学生村官期满后“五大出路”制度第11-12页
    1.4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4.1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和发展第12页
        1.4.2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越来越壮大第12-13页
        1.4.3 大学生村官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第13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6 相关研究进展第14-15页
    1.7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18页
        1.7.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7.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职业困境第18-30页
    2.1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第18-19页
        2.1.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概况第18页
        2.1.2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规模发展情况第18-19页
    2.2 关于鹤山市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方案第19-20页
        2.2.1 样本布置第19页
        2.2.2 调查对象第19页
        2.2.3 调查方法第19-20页
    2.3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职业困境的调查结果第20-30页
        2.3.1 担任大学生村官动机复杂性第20-21页
        2.3.2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琐碎、被动第21-25页
        2.3.3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借调现象严重第25-26页
        2.3.4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面临期满就业的困境第26-30页
第三章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职业困境原因分析第30-36页
    3.1 身份定位模糊,管理制度不完善第30-31页
    3.2 归属感缺失,社会公众不认可第31-32页
    3.3 生活待遇不足,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第32-33页
    3.4 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不足,执行过程不到位第33-35页
    3.5 出路窄,期满就业政策不完善第35-36页
第四章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职业困境解决对策第36-50页
    4.1 打破身份壁垒,不拘一格降人才第37-38页
        4.1.1 启动“江门模式”,选拔优秀“村官”第37页
        4.1.2 鹤山市大学生村官竞选“村委会主任”、“村支书”,留村发展第37-38页
    4.2 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建立归属感第38-39页
    4.3 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和保障机制,相应提高待遇第39-41页
    4.4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重视和创新培养机制第41-45页
        4.4.1 要“下得去、待得住”,需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第41-43页
        4.4.2 要“干得好、流得动”,需重视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第43-45页
    4.5 有效保障大学生村官“五大出路”的畅通第45-48页
    4.6 高校应注重理论教育和加强实践教育第48-49页
    4.7 大学生村官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49-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警黄金部队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保障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