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1.1 湿地及高原湖泊湿地 | 第10-12页 |
1.1.1 湿地 | 第10-11页 |
1.1.2 湖泊及高原湖泊湿地 | 第11-12页 |
1.1.2.1 湖泊湿地 | 第11页 |
1.1.2.2 高原湖泊湿地 | 第11-12页 |
1.2 湿地鸟类及其生态作用 | 第12-14页 |
1.2.1 湿地恢复 | 第12-13页 |
1.2.2 鸟类在恢复湿地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1.3 湿地鸟类群落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3.1 鸟类群落 | 第14-15页 |
1.3.2 湿地鸟类研究 | 第15-18页 |
1.3.2.1 湿地鸟类组成 | 第16页 |
1.3.2.2 湿地鸟类迁徙研究 | 第16-17页 |
1.3.2.3 湿地鸟类栖息地选择 | 第17-18页 |
1.3.2.4 人为干扰对湿地鸟类影响 | 第18页 |
1.3.3 滇池湿地和鸟类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1-25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2 水系特征 | 第21-22页 |
2.3 气候特征 | 第22-23页 |
2.4 土壤特点 | 第23页 |
2.5 植被 | 第23-24页 |
2.6 湖滨区景观格局 | 第24-2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3.1 鸟类调查 | 第25-27页 |
3.1.1 调查样点及时间 | 第25-26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26-27页 |
3.2 环境因子调查 | 第27-28页 |
3.2.1 土地覆盖类型 | 第27页 |
3.2.2 食物 | 第27页 |
3.2.3 人为影响 | 第27-28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8-32页 |
3.3.1 鸟类类群划分 | 第28-29页 |
3.3.2 统计分析 | 第29-32页 |
3.3.2.1 鸟类组成与迁徙动态数据分析 | 第29页 |
3.3.2.2 鸟类栖息地选择影响因子数据分析 | 第29-3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2-50页 |
4.1 滇池湖滨区鸟类群落组成 | 第32-38页 |
4.1.1 种类和数量 | 第32-36页 |
4.1.1.1 种类 | 第32-35页 |
4.1.1.2 数量 | 第35-36页 |
4.1.2 鸟类组成成分 | 第36-37页 |
4.1.2.1 区系 | 第36-37页 |
4.1.2.2 居留型 | 第37页 |
4.1.2.3 生态类型 | 第37页 |
4.1.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 第37-38页 |
4.2 滇池湖滨区鸟类时序变化 | 第38-42页 |
4.2.1 鸟种和数量的时序变化 | 第38-39页 |
4.2.2 不同生态类群的时序变化 | 第39-40页 |
4.2.3 各样点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 | 第40-42页 |
4.3 滇池湖滨区鸟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42-49页 |
4.3.1 滇池湖滨区鸟类空间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4.3.2 滇池湖滨区鸟类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 第43-49页 |
4.3.2.1 水鸟分布与土地覆盖因子的关系 | 第43-48页 |
4.3.2.2 其他生态类型鸟类栖息地选择 | 第48-49页 |
4.4 鸟类新纪录及珍稀濒危鸟种 | 第49-50页 |
5 讨论 | 第50-59页 |
5.1 滇池鸟类变化的原因 | 第50-51页 |
5.2 关于滇池湿地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飞线路问题 | 第51-52页 |
5.3 湿地微生境与鸟类分布 | 第52-56页 |
5.3.1 湿地微生境与水鸟分布 | 第52-55页 |
5.3.2 湿地微生境与其它生态类型鸟类的分布 | 第55-56页 |
5.4 湿地管护与鸟类保护 | 第56-59页 |
5.4.1 滇池水鸟的保护 | 第56-57页 |
5.4.2 滇池其他生态类型鸟类的保护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7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