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九十年代以来(1990-2010)的戏曲历史剧创作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2-17页
    一、选题缘起和价值第12-13页
    二、研究对象和目标第13-14页
    三、研究现状和问题第14-16页
    四、研究方法和方案第16-17页
第一章 戏曲历史剧创作概述第17-45页
    第一节 创作剧目第17-32页
        一、政治军事题材第25-28页
        二、爱情婚姻题材第28-30页
        三、知识分子命运题材第30-32页
    第二节 创作主体第32-36页
        一、职业编剧第32-34页
        二、业余作家第34-36页
    第三节 创作风格第36-40页
        一、题材与风格第36-37页
        二、主体与风格第37-39页
        三、剧种与风格第39-40页
    第四节 创作理论第40-45页
        一、“传神史剧”论第40-42页
        二、“新史剧”论第42-45页
第二章 代表作家的历史剧创作第45-68页
    第一节 文人情怀——郑怀兴的创作第45-53页
        一、创作视角:独特新颖第45-47页
        二、风格:神秘且空灵第47-50页
        三、人文关怀:细致深入第50-53页
    第二节 诗性审美——罗怀臻的创作第53-59页
        一、历史:另一种存在第53-55页
        二、风格:乡野气和文人气的结合第55-58页
        三、悲剧意识:浓郁且现代第58-59页
    第三节 女性书写——李莉的创作第59-68页
        一、创作追求:严肃深刻第60-63页
        二、风格:惊心动魄又耐人寻味第63-65页
        三、主题传达:沉重却不悲观第65-68页
第三章 创作新态势及动因第68-97页
    第一节 创作新态势第68-74页
        一、历史本质的真实第68-69页
        二、宏大叙事的消解第69-71页
        三、偶然性因素的凸显第71-72页
        四、个人化的叙述第72-74页
    第二节 新态势动因第74-97页
        一、社会文化环境第74-78页
        二、史剧理论的发展第78-90页
        三、主体性的张扬第90-97页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第97-108页
    第一节 存在问题之探析第97-101页
        一、内容大于形式第97-98页
        二、忽视戏曲艺术传统第98-100页
        三、“戏说”历史剧第100-101页
    第二节 发展命运之思考第101-108页
        一、“现代化”和“都市化”第102-104页
        二、“原创”与“传统”第104-108页
结语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生活本质的史诗--茅盾抗战小说独特性探索
下一篇:老舍30年代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