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1.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项目概况 | 第14-28页 |
2.1 项目概况 | 第14-18页 |
2.1.1 项目构成 | 第14-16页 |
2.1.2 项目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 主要技术和效益预期目标 | 第18-20页 |
2.2.1 产业目标 | 第18页 |
2.2.2 环保目标 | 第18-19页 |
2.2.3 节能目标 | 第19页 |
2.2.4 节水目标 | 第19页 |
2.2.5 经济效益目标 | 第19-20页 |
2.3 外部环境 | 第20-24页 |
2.3.1 政策环境 | 第20-21页 |
2.3.2 技术环境 | 第21-23页 |
2.3.3 市场环境 | 第23-24页 |
2.4 基础条件 | 第24-28页 |
2.4.1 基础条件 | 第24-26页 |
2.4.2 优势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项目方案 | 第28-53页 |
3.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28-45页 |
3.1.1 露天煤矿项目 | 第28-29页 |
3.1.2 褐煤低温热解及焦油加氢项目 | 第29-34页 |
3.1.3 2×1000MW 燃用半焦超超临界坑口电厂 | 第34-45页 |
3.2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 第45-53页 |
3.2.1 产业系统框架设计 | 第45-47页 |
3.2.2 物料平衡分析 | 第47-49页 |
3.2.3 废弃物循环利用 | 第49-51页 |
3.2.4 重点措施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节能、环境评价 | 第53-67页 |
4.1 能源消耗分析 | 第53-54页 |
4.1.1 煤矿项目 | 第53-54页 |
4.1.2 褐煤热解及焦油加氢项目 | 第54页 |
4.1.3 电力项目 | 第54页 |
4.2 能源效率评价 | 第54-56页 |
4.2.1 煤矿项目 | 第54页 |
4.2.2 褐煤热解及焦油加氢项目 | 第54-55页 |
4.2.3 电力项目 | 第55-56页 |
4.3 节能措施 | 第56-59页 |
4.3.1 煤矿项目 | 第56页 |
4.3.2 褐煤热解及焦油加氢项目 | 第56-57页 |
4.3.3 电力项目 | 第57-59页 |
4.4 环境质量现状 | 第59-60页 |
4.4.1 大气环境 | 第59页 |
4.4.2 水环境 | 第59页 |
4.4.3 噪声环境 | 第59-60页 |
4.4.4 生态环境 | 第60页 |
4.5 环境影响评价 | 第60-63页 |
4.5.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2 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3 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 | 第62页 |
4.5.4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 第62页 |
4.5.5 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62-63页 |
4.6 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 | 第63-66页 |
4.6.1 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 | 第63-64页 |
4.6.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64页 |
4.6.3 大力实施减排措施 | 第64-65页 |
4.6.4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 第65-66页 |
4.7 环境保护预期效果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7-72页 |
5.1 项目实施计划 | 第67页 |
5.2 投资估算 | 第67-68页 |
5.3 收入测算 | 第68-70页 |
5.4 财务效益分析(不含输电线路投资) | 第70页 |
5.5 财务效益分析(含输电线路投资) | 第70-71页 |
5.6 经济效益分析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及结论 | 第72-75页 |
6.1 建议将示范项目纳入锡盟能源基地建设总体规划 | 第72-73页 |
6.2 建议加快示范项目核准 | 第73页 |
6.3 建议给予本示范项目政策支持 | 第73-74页 |
6.4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