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焊接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3 焊接数值模拟仿真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国内外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外焊接应力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焊接数值模拟面临的难点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4.1 焊接数值模拟面临的难点 | 第15-16页 |
1.4.2 焊接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焊接过程有限元理论基础和SYSWELD简介 | 第18-29页 |
2.1 焊接热过程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三维瞬态热传导方程 | 第18页 |
2.1.2 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2.1.3 初始条件 | 第19页 |
2.2 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屈服准则 | 第19-20页 |
2.2.2 流动准则 | 第20页 |
2.2.3 强化模型 | 第20-22页 |
2.3 热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3.1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2-23页 |
2.3.2 应力场计算的平衡方程 | 第23-24页 |
2.4 SYSWELD软件介绍 | 第24-29页 |
2.4.1 SYSWELD自带的热源模型 | 第24-26页 |
2.4.2 SYSWELD多层多道焊焊道管理 | 第26-27页 |
2.4.3 基于SYSWELD焊接数值模拟工作流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组合焊缝分岔部位焊接接头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 第29-42页 |
3.1 月牙肋岔管组装过程 | 第29-30页 |
3.2 模型的建立和焊接工艺参数 | 第30-32页 |
3.3 材料物理性能 | 第32-33页 |
3.4 焊接温度场计算及结果 | 第33-38页 |
3.4.1 层间温度的控制 | 第33-34页 |
3.4.2 不同时刻焊接温度场的分布 | 第34-35页 |
3.4.3 典型节点的热循环 | 第35-38页 |
3.5 不同焊接顺序下组合焊缝分岔部位残余应力 | 第38-40页 |
3.5.1 焊接顺序方案 | 第38页 |
3.5.2 结果 | 第38-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开岔角、坡口、钝边、不对称量对组合焊缝分岔部位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 | 第42-51页 |
4.1 组合焊缝分岔部位接头 | 第42页 |
4.2 截面二维有限元焊接残余应力计算 | 第42-45页 |
4.2.1 热循环曲线的确定 | 第43-44页 |
4.2.2 焊接残余应力二维与三维计算结果对比 | 第44-45页 |
4.3 分岔部位接头因素对焊缝残余应力峰值的影响 | 第45-50页 |
4.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6-48页 |
4.3.2 直观分析 | 第48页 |
4.3.3 方差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两种不同分段焊对组合焊缝分岔部位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1-54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5.2 分段焊方案 | 第51-52页 |
5.3 结果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