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课外活动 | 第10-11页 |
(二)课外体育活动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李沧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 第19-32页 |
一、学生参与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19-22页 |
(一)兴趣度 | 第19-20页 |
(二)活动动机 | 第20-21页 |
(三)活动内容 | 第21页 |
(四)男女生差异 | 第21-22页 |
(五)竞赛参与度 | 第22页 |
二、组织管理的调查分析 | 第22-27页 |
(一)活动实施 | 第23-24页 |
(二)活动次数及组织形式 | 第24-25页 |
(三)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三、资源保障的调查分析 | 第27-32页 |
(一)师资配备 | 第27-28页 |
(二)学校场地 | 第28页 |
(三)器材设施 | 第28-29页 |
(四)政策支持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李沧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不足 | 第32-33页 |
(一)“终身体育”理念认识不足 | 第32页 |
(二)片面追求达标率 | 第32-33页 |
二、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 第33-34页 |
(一)任务分配不均衡 | 第33页 |
(二)缺少评价与考核 | 第33-34页 |
(三)缺少教师指导 | 第34页 |
三、体育活动单一化 | 第34-35页 |
(一)活动内容单一 | 第34-35页 |
(二)组织形式单一 | 第35页 |
四、体育资源利用不均衡 | 第35-36页 |
(一)场馆器材利用不均衡 | 第35-36页 |
(二)竞赛参与度不均衡 | 第36页 |
五、体育课外活动安全管理不到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李沧区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对策 | 第38-47页 |
一、践行终身体育意识 | 第38-39页 |
(一)树立正确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念 | 第38页 |
(二)统一学校体育目标 | 第38-39页 |
(三)建立区域体育网络 | 第39页 |
二、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整体规划 | 第39-42页 |
(一)组织开展集体性体育活动 | 第40页 |
(二)建立课外体育活动评价制度 | 第40-42页 |
(三)形成一专多能型教师 | 第42页 |
三、打造学校体育特色 | 第42-44页 |
(一)争取政策支持 | 第43页 |
(二)组织模式朝多样化发展 | 第43-44页 |
(三)及时发现落单学生 | 第44页 |
四、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 第44-45页 |
(一)开设多彩大课间活动 | 第44页 |
(二)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 第44-45页 |
五、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保障 | 第45-47页 |
(一)提高安全意识 | 第45页 |
(二)落实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三)健全体育事故安全预案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