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Abbreviations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4页 |
1.1 真菌感染与耐药 | 第14-15页 |
1.2 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 | 第15-16页 |
1.3 唑类抗真菌药物及其抗真菌机制 | 第16-17页 |
1.3.1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2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第17页 |
1.4 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17-21页 |
1.5 结语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第二章 3,4-和3,5-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真菌活性评价 | 第24-55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24-27页 |
2.2 合成路线设计 | 第27-30页 |
2.2.1 黄酮、异黄酮和水合肼的反应 | 第27页 |
2.2.2 黄酮、异黄酮的甲基化产物和水合肼的反应 | 第27-28页 |
2.2.3 黄酮、异黄酮和肼的衍生物的反应 | 第28-30页 |
2.2.4 黄酮、异黄酮和乙二胺生成苯二氮卓类化合物的反应 | 第30页 |
2.3 吡唑衍生物抗真菌活性研究和构效关系分析 | 第30-33页 |
2.3.1 抗白色念珠菌SC5314和DSY654的活性研究 | 第30-31页 |
2.3.2 逆转氟康唑耐药的活性研究 | 第31-32页 |
2.3.3 构效关系分析 | 第32-33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33-48页 |
2.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3页 |
2.4.2 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 第33-46页 |
2.4.3 吡唑类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第三章 葛根素衍生物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 第55-72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55-56页 |
3.2 葛根素衍生物的设计和合成 | 第56-59页 |
3.2.1 葛根素衍生物的设计 | 第56-57页 |
3.2.2 葛根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57-59页 |
3.3 葛根素衍生物的心血管保护活性研究 | 第59-62页 |
3.3.1 化合物对离体豚鼠冠脉流量的响 | 第59-60页 |
3.3.2 化合物对家兔主动脉环的用 | 第60-62页 |
3.3.3 化合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住损伤保护作用的药效学观察 | 第62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62-68页 |
3.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2-63页 |
3.4.2 葛根素衍生物1-6的合成和表征 | 第63-65页 |
3.4.3 葛根素衍生物8-11的合成和表征 | 第65-67页 |
3.4.4 葛根素衍生物的心血管保护活性研究 | 第67-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目标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图谱 | 第72-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