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区域无人机防碰撞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 第8-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2页 |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无人机融入共享空域需求 | 第14-23页 |
| 2.1 无人机监管条例 | 第14-17页 |
| 2.2 无人机飞行特点 | 第17-18页 |
| 2.3 基于空中碰撞风险的无人机分类 | 第18-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管制区域无人机防碰撞建模 | 第23-35页 |
| 3.1 无人机控制站 | 第23-27页 |
| 3.1.1 无人机控制站结构: | 第24-25页 |
| 3.1.2 无人机控制站功能 | 第25-26页 |
| 3.1.3 无人机控制站运行 | 第26页 |
| 3.1.4 无人机控制站任务实施 | 第26-27页 |
| 3.2 无人机指令操作延迟 | 第27-29页 |
| 3.3 无人机防撞建模 | 第29-33页 |
| 3.3.1 雷达管制间隔标准 | 第29-30页 |
| 3.3.2 无人机操纵延迟模型 | 第30-3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无人机碰撞风险安全目标等级 | 第35-41页 |
| 4.1 碰撞风险冲突 | 第35-36页 |
| 4.2 无人机碰撞风险影响因素 | 第36-39页 |
| 4.2.1 无人机系统碰撞概率 | 第36-37页 |
| 4.2.2 AHMEMCR碰撞风险模型 | 第37-39页 |
| 4.3 无人机碰撞风险等级推导 | 第39-4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无人机碰撞风险评估 | 第41-57页 |
| 5.1 改进的EVENT碰撞风险模型 | 第41-46页 |
| 5.1.1 纵向碰撞风险模型 | 第41-44页 |
| 5.1.2 平行航路侧向碰撞风险模型 | 第44-46页 |
| 5.2 基于ADS-B的碰撞风险模型 | 第46-48页 |
| 5.2.1 纵向碰撞概率参数估计 | 第46-47页 |
| 5.2.2 侧向碰撞概率参数估计 | 第47-48页 |
| 5.3 算例验证 | 第48-55页 |
| 5.3.1 参数统计 | 第48-53页 |
| 5.3.2 无人机与管制区域有人机纵向碰撞概率 | 第53-54页 |
| 5.3.3 无人机与管制区域有人机侧向碰撞概率 | 第54-55页 |
| 5.4 防碰撞风险分析 | 第55-5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