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基于多组学数据和网络模型的复杂疾病靶标预测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及缩写词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7页
    1.1 引言第15-17页
    1.2 多组学数据第17-21页
        1.2.1 人类基因组学第18页
        1.2.2 人类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第18-19页
        1.2.3 相互作用组学与疾病组学第19-20页
        1.2.4 多组学数据库汇总第20-21页
    1.3 人类miRNA组学第21-25页
    1.4 生物网络模型第25-32页
        1.4.1 建模方法概述第26-27页
        1.4.2 生物网络类型第27-28页
        1.4.3 生物网络的重要性质第28-31页
        1.4.4 网络的链路预测第31-32页
    1.5 应用领域第32-35页
        1.5.1 复杂疾病靶标预测第32-33页
        1.5.2 药物基因组学与生物标志物发现第33-35页
    1.6 本论文研究目标与总体安排第35-37页
第2章 基于蛋白相互作用组学的深层关节蛋白发现及复杂疾病治疗靶标预测第37-58页
    2.1 研究背景第37-38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8-42页
        2.2.1 数据收集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第38-39页
        2.2.2 关节蛋白贪婪剔除算法的发展第39-41页
        2.2.3 算法鲁棒性验证第41页
        2.2.4 疾病相关蛋白丰富度分析第41-42页
        2.2.5 疾病案例分析第4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6页
        2.3.1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特征及关节蛋白分解第42-45页
        2.3.2 关节蛋白贪婪剔除算法鲁棒性分析第45-46页
        2.3.3 疾病相关蛋白丰富度分析第46-50页
        2.3.4 2型糖尿病案例分析第50-54页
        2.3.5 方法讨论和对比第54-55页
        2.3.6 RGB分析第55-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基于基因调控网络控制力发现潜在的肺病相关miRNA靶标第58-76页
    3.1 研究背景第58-59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9-63页
        3.2.1 miRNA相互作用组数据收集第59-61页
        3.2.2 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及拓扑性质分析第61页
        3.2.3 疾病子网络的构建第61-62页
        3.2.4 控制中心度的计算第62-6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4页
        3.3.1 miRNA介导的基因调控全局网络分析第63-64页
        3.3.2 miRNA对肺病网络控制力评估第64-69页
        3.3.3 哮喘案例分析第69-71页
        3.3.4 子痫前期案例分析第71-73页
        3.3.5 方法优缺点及展望第73-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基于计算系统毒理学的miRNA介导环境毒理和疾病病因研究第76-97页
    4.1 研究背景第76-77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77-81页
        4.2.1 网络构建及其拓扑性质分析第77-79页
        4.2.2 预测模型的构建第79-80页
        4.2.3 预测模型的验证第80-81页
        4.2.4 网络可视化及分析第8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95页
        4.3.1 计算系统毒理学框架概述第81-83页
        4.3.2 已知的环境因子—miRNA—疾病相关联网络特征第83-85页
        4.3.3 计算系统毒理学模型性能第85-86页
        4.3.4 对乳腺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第86-92页
        4.3.5 发现吸烟的潜在危害第92-94页
        4.3.6 方法优缺点第94-95页
    4.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5章 miRNA介导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抗癌药物作用新机制发现第97-113页
    5.1 研究背景第97-98页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98-101页
        5.2.1 数据收集和网络构建第99-100页
        5.2.2 模型构建及验证第100页
        5.2.3 乳腺癌miRNA差异表达谱的计算第100-101页
        5.2.4 网络可视化及分析第101页
        5.2.5 实验验证第101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1-112页
        5.3.1 小分子—miRNA网络构建及拓扑学性质分析第102-103页
        5.3.2 SMiR-NBI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第103-105页
        5.3.3 发现miRNA介导的天然产物抗肿瘤新机制第105-107页
        5.3.4 非甾体抗炎药的潜在miRNA标志物发现第107-108页
        5.3.5 发现miRNA介导的他莫昔芬抗乳腺癌新机制第108-111页
        5.3.6 方法展望第111-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和成果第131-132页
学术会议论文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附录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千瓦级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用激发光源的研制
下一篇:代建制项目利益相关者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