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保险业税收制度研究 | 第16页 |
1.2.2 保险业是否征收增值税研究 | 第16-18页 |
1.2.3 保险业增值税模式的选择研究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论文思路 | 第22-23页 |
1.6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营改增概述和营改增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1 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进程 | 第25-26页 |
2.2 营改增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2.1 税制优化理论 | 第26-27页 |
2.2.2 税收中性理论 | 第27页 |
2.2.3 税收宏观调控理论 | 第27-28页 |
2.3 税收对保险业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保险业营业税制度研究 | 第30-35页 |
3.1 我国保险业营业税税制的发展历程 | 第30页 |
3.2 我国保险业营业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我国保险业营业税现状 | 第30-31页 |
3.2.2 我国保险业营业税税制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3.3 我国保险业进行营改增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3.3.1 避免重复征税,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性 | 第33页 |
3.3.2 降低保险业税负,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 第33-35页 |
第4章 国外保险业增值税的实践经验和相关启示 | 第35-40页 |
4.1 免税模式—基于欧盟的实践经验 | 第35-37页 |
4.2 零税率模式—基于新西兰的实践经验 | 第37-38页 |
4.3 进项税额固定比例抵扣模式—基于新加坡、澳大利亚实践经验 | 第38-39页 |
4.4 现金流量法 | 第39-40页 |
第5章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研究 | 第40-53页 |
5.1 我国保险业现状 | 第40-42页 |
5.1.1 市场主体 | 第40页 |
5.1.2 保险业经营状况 | 第40-42页 |
5.2 营改增对保险业影响的两个决定因素 | 第42-43页 |
5.2.1 增值税税率 | 第42页 |
5.2.2 可抵扣范围及比例 | 第42-43页 |
5.3 营改增对保险业经营的影响 | 第43-49页 |
5.3.1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合同定价的影响 | 第43-45页 |
5.3.2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 第45-47页 |
5.3.3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理赔方式的影响 | 第47-49页 |
5.3.4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准备金的影响 | 第49页 |
5.4 营改增对保险业税负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1 对流转税费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2 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 | 第50页 |
5.5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利润的影响 | 第50-53页 |
5.5.1 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 第50-51页 |
5.5.2 对营业支出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6章 营改增对我国保险业影响的案例分析 | 第53-65页 |
6.1 中国太平洋保险财产保险公司简介 | 第53页 |
6.2 太平洋财险的经营情况分析 | 第53-57页 |
6.2.1 按险种分析 | 第54-56页 |
6.2.2 按渠道分析 | 第56-57页 |
6.3 保险业“营改增”对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 第57-65页 |
6.3.1 从成本费用角度 | 第58-62页 |
6.3.2 从收入角度 | 第62页 |
6.3.3 从利润角度 | 第62-65页 |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5-67页 |
7.1 赔付支出的抵扣范围应适当扩大 | 第65-66页 |
7.2 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 | 第66页 |
7.3 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 第66页 |
7.4 改造公司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