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紫外/过硫酸盐除藻及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4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水体富营养化与藻类水华第13-16页
    1.3 水体除藻技术研究进展第16-25页
    1.4 紫外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第25-30页
    1.5 消毒副产物研究现状第30-37页
    1.6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7-40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61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46页
    2.2 实验装置第46-48页
    2.3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第48-58页
    2.4 实验设计与过程第58-61页
3 紫外/过硫酸盐氧化除藻效能与机理研究第61-82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紫外光、过硫酸盐和紫外/过硫酸盐氧化除藻效能对比研究第61-62页
    3.3 自由基种类鉴定第62-64页
    3.4 紫外/过硫酸盐氧化除藻的影响因素第64-71页
    3.5 藻液及溶解性成分的特性变化第71-76页
    3.6 藻细胞的结构形貌变化第76-78页
    3.7 过硫酸盐的分解和残余第78-80页
    3.8 紫外/过硫酸盐氧化除藻机理分析第80-81页
    3.9 本章小结第81-82页
4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除藻效能与机理研究第82-103页
    4.1 引言第82页
    4.2 单独混凝除藻效能第82-83页
    4.3 紫外光、过硫酸盐和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混凝除藻效能对比研究第83-85页
    4.4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混凝除藻的影响因素第85-95页
    4.5 溶解性成分的特性变化第95-98页
    4.6 藻细胞及絮体的结构形貌变化第98-99页
    4.7 过硫酸盐的残余第99-100页
    4.8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混凝除藻机理分析第100-101页
    4.9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5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第103-122页
    5.1 引言第103页
    5.2 单独混凝和单独预氧化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对比第103-106页
    5.3 沉淀后出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第106-116页
    5.4 含藻水中藻细胞和溶解性成分氯化生成消毒副产物对比第116-117页
    5.5 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生成变化第117-119页
    5.6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机理分析第119-120页
    5.7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6 紫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实际含藻水研究第122-139页
    6.1 引言第122页
    6.2 紫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实际含藻水研究第122-129页
    6.3 紫外/过硫酸盐预氧化混凝处理实际含藻水研究第129-136页
    6.4 经济成本分析与应用前景第136-138页
    6.5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39-142页
    7.1 结论第139-141页
    7.2 创新点第141页
    7.3 研究展望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64页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基污泥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北京地区气溶胶质量浓度和化学成分对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