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5页 |
1. 研究范畴 | 第8-11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4.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研究样本厘定 | 第15-46页 |
1.1 研究样本厘定概说 | 第15-16页 |
1.2 全唐宋金元词排名 | 第16-20页 |
1.3 常用百调异名考厘定 | 第20-36页 |
1.4 常用百体一调多体现象考厘定 | 第36-46页 |
2.律句观念研究 | 第46-91页 |
2.1 律句观念源流 | 第46-55页 |
2.2 三家律句观念比较:王士祯、王力、启功 | 第55-60页 |
2.3 律句观念深层分析 | 第60-83页 |
2.3.1 声调的本质 | 第60-68页 |
2.3.2 节奏的本质 | 第68-71页 |
2.3.3 平仄的本质 | 第71-83页 |
2.4 “竹竿律”再讨论 | 第83-88页 |
2.5 律句概念约定 | 第88-91页 |
3.词与律句关系研究 | 第91-105页 |
3.1 词的句式节奏分析 | 第91-99页 |
3.2 特殊节奏句格律判断 | 第99-100页 |
3.3 词的“律句率”分析 | 第100-101页 |
3.4 词的非律句状况简析 | 第101-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页 |
4.句系与各言句式研究 | 第105-129页 |
4.1 百体句系 | 第105-109页 |
4.2 句式组合统计 | 第109-113页 |
4.3 句系四言研究 | 第113-120页 |
4.4 句系三言研究 | 第120-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5.句式组合类型研究 | 第129-182页 |
5.1 论齐言组合与“叠配原则” | 第129-134页 |
5.2 论 3-3 型组合——词体使用最频繁的句式组合 | 第134-142页 |
5.3 论 6-6 型组合——常见叠式组合之二 | 第142-145页 |
5.4 论 7-5 型组合及蕴含的“节配组合原则” | 第145-152页 |
5.5 论 4-5 型组合及蕴含的“邻配组合原则” | 第152-163页 |
5.6 论一字豆句式与“领配原则” | 第163-172页 |
5.7 论偶奇搭配原则 | 第172-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180-182页 |
6.句式组合格律分析 | 第182-226页 |
6.1 句式组合格律关系分析的基础、目标、方法、框架 | 第182-185页 |
6.2 两句型韵段格律关系分析 | 第185-209页 |
6.3 三句型韵段格律关系分析 | 第209-222页 |
6.4 四句以上型韵段格律关系分析 | 第222-22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224-226页 |
7.句式组合的泛化与词体构成 | 第226-259页 |
7.1 论叠配原则的泛化与齐言词 | 第226-233页 |
7.2 论节配原则的泛化与“节配词” | 第233-243页 |
7.3 论领配原则的泛化与词体构成 | 第243-258页 |
本章小结 | 第258-259页 |
8.韵段组织规律研究 | 第259-308页 |
8.1 略述词中四种常见的自我重复倾向:叶韵、重章叠唱、叠句、“叠式律” | 第259-266页 |
8.2 词的韵段组织规律——“叠式律”证考 | 第266-270页 |
8.3 平韵词韵段组织规律“平平律”绎证 | 第270-276页 |
8.4 仄韵词韵段组织规律“平仄律”绎证 | 第276-294页 |
8.5 论平仄混韵词的韵段组织规律及叶韵规律 | 第294-308页 |
本章小结 | 第308页 |
结语——中国古典诗歌形式体系概要 | 第308-319页 |
一、古典诗歌节奏——句法体系 | 第308-313页 |
二、古典诗歌格律体系 | 第313-31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19-322页 |
附录 | 第322-4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