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4.1 低碳经济涵义 | 第14-16页 |
1.4.2 碳金融涵义 | 第16-17页 |
1.4.3 低碳经济与碳金融联系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1 典型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1.5.2 样本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7-18页 |
1.5.3 比较分析法 | 第18页 |
1.6 创新与后续研究 | 第18-19页 |
2 碳金融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2.1.1 成本比较优势 | 第19页 |
2.1.2 资源禀赋优势 | 第19-20页 |
2.2 外部性理论 | 第20-21页 |
2.3 环境金融理论 | 第21-22页 |
2.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2-23页 |
3 国外碳金融发展经验借鉴 | 第23-29页 |
3.1 具备完备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 第23-25页 |
3.1.1 按照市场结构划分 | 第23-24页 |
3.1.2 按照市场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划分 | 第24-25页 |
3.2 具有广泛的市场参与主体 | 第25-26页 |
3.3 交易活跃且交易额大 | 第26-29页 |
4 国内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41页 |
4.1 我国碳金融市场已初步建立 | 第29-31页 |
4.1.1 初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 第29-30页 |
4.1.2 国内银行试水碳金融 | 第30页 |
4.1.3 初步建立环保信息披露制度 | 第30-31页 |
4.2 我国CDM项目开发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4.2.1 我国CDM项目开发标准流程 | 第31页 |
4.2.2 我国CDM项目金融需求收支模拟分析 | 第31-33页 |
4.3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样本评价分析 | 第33-37页 |
4.3.1 样本银行的选择及数据指标来源 | 第33-34页 |
4.3.2 评价指标及其标准说明 | 第34-35页 |
4.3.3 评价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4.4 制约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 | 第37-41页 |
4.4.1 认识不到位 | 第37-38页 |
4.4.2 风险众多 | 第38-39页 |
4.4.3 中介市场发展不完善 | 第39-41页 |
5 构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 | 第41-54页 |
5.1 碳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创新 | 第41-45页 |
5.1.1 完善碳金融发展的法律保障 | 第41-42页 |
5.1.2 制定国内碳交易市场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标准 | 第42页 |
5.1.3 构建低碳投融资环境标准 | 第42-43页 |
5.1.4 建立碳金融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 第43页 |
5.1.5 制定政策激励和协调机制 | 第43-44页 |
5.1.6 加强碳金融相关人才储备与培养 | 第44-45页 |
5.2 创新碳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 第45-50页 |
5.2.1 交易所 | 第45-46页 |
5.2.2 商业银行 | 第46-48页 |
5.2.3 保险公司 | 第48-49页 |
5.2.4 碳金融政策性银行 | 第49-50页 |
5.3 创新碳金融产品 | 第50-54页 |
5.3.1 碳排放期货、期权 | 第50-51页 |
5.3.2 碳权质押融资 | 第51页 |
5.3.3 碳基金 | 第51-52页 |
5.3.4 碳债券 | 第52页 |
5.3.5 低碳指数 | 第52-53页 |
5.3.6 碳货币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