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辅导员介入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探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11页
    1.1 概述第8-9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9页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9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9-11页
        1.3.1 研究思路第9-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2章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基本理论概述第11-20页
    2.1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内涵第11-13页
        2.1.1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第11-12页
        2.1.2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第12页
        2.1.3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的关系第12-13页
    2.2 高校大学生应具有的法律素质第13-16页
        2.2.1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第14-15页
        2.2.2 具备一个法律人的意识第15页
        2.2.3 具有公平正义的理念第15-16页
    2.3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意义第16-20页
        2.3.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第16-17页
        2.3.2 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第17页
        2.3.3 提升自我综合实力的需要第17-18页
        2.3.4 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第18-19页
        2.3.5 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第19-20页
第3章 高校大学生及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的现状与问题第20-27页
    3.1 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第20-23页
        3.1.1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第20-22页
        3.1.2 高校辅导员法律素质的现状第22-23页
    3.2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缺失现状产生的原因第23-27页
        3.2.1 法律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第23-24页
        3.2.2 师资力量配备存在薄弱环节第24页
        3.2.3 对法律素质教育存在误区第24-25页
        3.2.4 从事教育、管理的各方尚未形成合力第25页
        3.2.5 大学生法律素质参差不齐第25-27页
第4章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第27-33页
    4.1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所在第27-30页
        4.1.1 辅导员的基本介绍第27-28页
        4.1.2 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解读第28页
        4.1.3 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点第28-29页
        4.1.4 辅导员与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第29-30页
    4.2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地位第30-33页
        4.2.1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0-31页
        4.2.2 辅导员日常工作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第31页
        4.2.3 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相近便于沟通第31-33页
第5章 高校辅导员介入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途径第33-44页
    5.1 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第33-35页
        5.1.1 把法律素质教育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第33-34页
        5.1.2 引导大学生养成运用正当程序解决纠纷的法律意识第34-35页
    5.2 定期开展有关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主题班会第35-37页
        5.2.1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与主题班会相结合第35-36页
        5.2.2 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法律教育第36-37页
    5.3 督促大学生上好法律课并积极参加各种普法教育活动第37-38页
        5.3.1 鼓励大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必修课第37页
        5.3.2 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普法教育活动第37-38页
        5.3.3 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第38页
    5.4 利用大众传媒等手段引导大学生增长法律素质第38-40页
        5.4.1 引导大学生经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的法律栏目第38-39页
        5.4.2 引导大学生养成阅读法律类书籍的习惯第39页
        5.4.3 引导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第39-40页
    5.5 努力提高辅导员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第40-44页
        5.5.1 辅导员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第40-41页
        5.5.2 辅导员应具备敬业的职业道德第41-42页
        5.5.3 辅导员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第42-44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44-46页
    6.1 结论第44页
    6.2 展望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德育生活化研究
下一篇:发展中国家童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