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7页 |
表目录 | 第7-8页 |
图目录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片上网络 | 第12-13页 |
1.2 片上网络缓存分配与交叉开关调度 | 第13-16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片上网络交换技术及路由节点微结构 | 第19-29页 |
2.1 片上网络交换技术 | 第19-21页 |
2.2 片上网络路由节点微结构 | 第21-26页 |
2.2.1 路由节点微结构 | 第21-22页 |
2.2.2 路由算法 | 第22-24页 |
2.2.3 功耗问题 | 第24-26页 |
2.3 片上网络缓存与交叉开关 | 第26-28页 |
2.3.2 输入缓存 | 第26页 |
2.3.3 交叉开关 | 第26-28页 |
2.3.4 调度器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自相似排队模型的静态缓存分配算法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片上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 | 第29-31页 |
3.2.1 自相似性 | 第29-30页 |
3.2.2 流量自相似性对片上网络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虚通道自相似排队模型 | 第31-33页 |
3.3.1 模型假设 | 第31页 |
3.3.2 虚通道自相似排队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3.4 静态缓存分配算法 | 第33-35页 |
3.4.1 问题描述 | 第33页 |
3.4.2 缓存溢出概率计算 | 第33-34页 |
3.4.3 缓存分配算法设计 | 第34-35页 |
3.5 仿真验证 | 第35-38页 |
3.5.1 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3.5.2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一种基于微片分组的动态缓存分配与交叉开关调度机制 | 第39-50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基于微片分组的动态缓存分配 | 第39-41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4.2.2 控制逻辑 | 第40-41页 |
4.3 基于微片分组的交叉开关调度机制 | 第41-45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4.3.2 基于“组”规模的概率仲裁算法 | 第42-43页 |
4.3.3 调度机制复杂度分析 | 第43-45页 |
4.4 仿真验证 | 第45-49页 |
4.4.1 方案设计 | 第45-46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一种无缓存片上网络交叉开关调度机制 | 第50-60页 |
5.1 引言 | 第50-51页 |
5.2 无缓存片上网络基础 | 第51-52页 |
5.2.1 基本特点 | 第51页 |
5.2.2 “偏转”路由 | 第51-52页 |
5.3 无缓存片上网络交叉开关调度机制 | 第52-56页 |
5.3.1 自回环通道 | 第52-53页 |
5.3.2 优先级策略 | 第53-54页 |
5.3.3 调度算法 | 第54-56页 |
5.4 仿真验证 | 第56-59页 |
5.4.1 方案设计 | 第56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6.1 主要创新点及贡献 | 第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