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特点及其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 1.1 不安全感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 1.1.1 不安全感的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 1.1.2 不安全感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 1.1.3 不安全感的测量 | 第15-16页 |
| 1.1.4 不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 1.2 社会信任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 1.2.1 社会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1.2.2 社会信任的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 1.2.3 社会信任的测量 | 第21-22页 |
| 1.2.4 社会信任的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 1.3 问题提出 | 第25-29页 |
| 1.3.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 1.3.2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1.3.3 研究内容和假设 | 第26-27页 |
| 1.3.4 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 第2章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问卷的编制 | 第29-41页 |
| 2.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2.2.1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 2.2.2 研究工具 | 第30页 |
| 2.2.3 研究程序 | 第30页 |
| 2.2.4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 2.3 研究结果 | 第31-39页 |
| 2.3.1 项目分析结果 | 第31-33页 |
| 2.3.2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33-36页 |
| 2.3.3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 2.3.4 信、效度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 2.4 讨论 | 第39-41页 |
| 第3章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特点研究 | 第41-47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 3.2.1 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 3.2.2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 3.2.3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3.3.1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总体情况 | 第42-44页 |
| 3.3.2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性别和文理科差异 | 第44-45页 |
| 3.4 讨论 | 第45-47页 |
| 3.4.1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总体特点 | 第45-46页 |
| 3.4.2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差异特点 | 第46-47页 |
| 第4章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 | 第47-55页 |
| 4.1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与社会信任的关系研究 | 第47-50页 |
| 4.1.1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 4.1.2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 4.1.3 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 4.1.4 讨论 | 第49-50页 |
| 4.2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 | 第50-55页 |
| 4.2.1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 4.2.2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 4.2.4 讨论 | 第53-55页 |
| 第5章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 | 第55-61页 |
| 5.1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内涵和结构 | 第55-56页 |
| 5.2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的特点 | 第56-58页 |
| 5.3 大学生心理不安全感与社会信任的关系 | 第58-60页 |
| 5.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附录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