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脱硫中亚硫酸盐固相催化氧化理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二氧化硫的危害及排放控制趋势 | 第11-12页 |
1.2 烟气脱硫工艺概述 | 第12-13页 |
1.3 常用湿式脱硫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3.1 石灰石-石膏法 | 第13页 |
1.3.2 双碱法 | 第13-14页 |
1.3.3 氨法 | 第14页 |
1.3.4 氧化镁法 | 第14-15页 |
1.3.5 海水法 | 第15页 |
1.4 亚硫酸盐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4.1 亚硫酸盐非催化氧化的研究 | 第16页 |
1.4.2 亚硫酸盐催化氧化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3 亚硫酸盐氧化动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系统和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 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3-24页 |
2.3.1 实验评价系统 | 第23-24页 |
2.3.2 亚硫酸镁的制备 | 第24页 |
2.3.3 活性评价 | 第24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4-28页 |
2.4.1 比表面积测试法(BET) | 第24-25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26页 |
2.4.3 X 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26-27页 |
2.4.4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27-28页 |
第3章 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 第28-36页 |
3.1 本章引言 | 第28页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0页 |
3.3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筛选 | 第30-35页 |
3.3.1 正交试验 | 第30-33页 |
3.3.2 制备工艺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催化条件下亚硫酸镁氧化反应动力学 | 第36-52页 |
4.1 本章引言 | 第36页 |
4.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6-39页 |
4.2.1 比表面积测试法(BET) | 第36-37页 |
4.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7页 |
4.2.3 X 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37-39页 |
4.2.4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9页 |
4.3 氧化反应机理 | 第39-43页 |
4.3.1 固液相催化反应速率 R_A | 第40-42页 |
4.3.2 亚硫酸镁的溶解速率 R_B | 第42页 |
4.3.3 氧的扩散速率 R_C | 第42-43页 |
4.3.4 总反应速率 R | 第43页 |
4.4 各反应因素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3-49页 |
4.4.1 催化剂浓度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2 亚硫酸镁初始浓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3 空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4 氧分压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5 温度对亚硫酸镁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6 pH 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催化剂中钴离子的流失特征 | 第49-51页 |
4.5.1 检测步骤 | 第49-50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