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8页 |
1.4 本文的安排 | 第8-10页 |
第2章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市场分析 | 第10-18页 |
2.1 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发展史 | 第10-12页 |
2.1.1 国外发展历史 | 第10页 |
2.1.2 国内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2.1.3 国内行业现况 | 第11-12页 |
2.2 不同性质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类型差异 | 第12-14页 |
2.2.1 融资租赁公司分类 | 第12-13页 |
2.2.2 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 | 第13-14页 |
2.3 国内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14-18页 |
2.3.1 宏观角度 | 第14-16页 |
2.3.2 微观角度 | 第16-18页 |
第3章 ASD 公司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的逾期现状 | 第18-34页 |
3.1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原理 | 第18-20页 |
3.2 业务模式 | 第20-22页 |
3.2.1 租前评审 | 第20-21页 |
3.2.2 租后管理及租金收取 | 第21-22页 |
3.3 原有风险控制措施 | 第22-28页 |
3.3.1 承租人的评审 | 第22页 |
3.3.2 厂商评审 | 第22-25页 |
3.3.3 租赁物评审 | 第25页 |
3.3.4 信用结构评审 | 第25-27页 |
3.3.5 定价与收益评审 | 第27-28页 |
3.4 现有逾期数据分析 | 第28-33页 |
3.4.1 按时间分类 | 第28-31页 |
3.4.2 按地区分类 | 第31-33页 |
3.5 整体逾期概述 | 第33-34页 |
第4章 ASD 公司逾期问题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4-46页 |
4.1 现有业务模式下逾期各利益方的博弈分析 | 第34-38页 |
4.2 宏观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38-43页 |
4.2.1 固定资产投资 | 第38-40页 |
4.2.2 房地产指数 | 第40-42页 |
4.2.3 PPI 指数 | 第42-43页 |
4.3 微观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4.3.1 企业激进的销售策略 | 第43页 |
4.3.2 钢材价格成本 | 第43页 |
4.3.3 地区气候 | 第43-44页 |
4.4 公司内部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4.4.1 市场化程度不高 | 第44页 |
4.4.2 人员激励措施不够 | 第44页 |
4.4.3 人为风控因素缺乏量化标准 | 第44-45页 |
4.4.4 风险预警监督措施缺乏缓冲 | 第45-46页 |
第5章 ASD 公司逾期控制的整改方法 | 第46-56页 |
5.1 改善交易条件 | 第46-47页 |
5.1.1 原有交易条件 | 第46页 |
5.1.2 可改善交易条件 | 第46页 |
5.1.3 可改善的原因 | 第46-47页 |
5.2 新金融产品风险转嫁 | 第47-49页 |
5.2.1 新金融产品理论 | 第47-48页 |
5.2.2 新金融产品产生的条件 | 第48页 |
5.2.3 新金融产品设计 | 第48-49页 |
5.3 增加合同履约的执行力 | 第49-50页 |
5.3.1 现有合同履约约定 | 第49页 |
5.3.2 现有合同履约现状 | 第49-50页 |
5.3.3 如何增加合同履约执行力 | 第50页 |
5.4 开拓逾期物处置的新方向 | 第50-53页 |
5.4.1 现有逾期物的统计 | 第50-51页 |
5.4.2 现有逾期物的处置方式 | 第51页 |
5.4.3 国外逾期物处置的方式 | 第51-52页 |
5.4.4 国内逾期物处置的建议 | 第52-53页 |
5.5 行业协会一定的协调度 | 第53-54页 |
5.5.1 行业协会现状 | 第53-54页 |
5.5.2 协会未来发展的期望 | 第54页 |
5.6 公司内部措施完善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市场预期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