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概述 | 第11-17页 |
·ATM机相关犯罪与信用卡 | 第11-13页 |
·ATM机相关犯罪的产生 | 第11页 |
·银行卡在ATM机相关犯罪中的作用 | 第11-13页 |
·ATM机相关犯罪的特点 | 第13页 |
·根据外在特征对ATM机相关犯罪的分类 | 第13-14页 |
·行为过程中使用了信用卡 | 第13-14页 |
·行为过程中没有使用信用卡 | 第14页 |
·行为定性的民事前提及刑事当事人的确定 | 第14-17页 |
2. 冒用他人信用卡 | 第17-27页 |
·何谓冒用行为 | 第17页 |
·立法对犯罪对象的限定制约着对冒用行为的定性 | 第17-19页 |
·先前行为对冒用行为定性的制约 | 第19-23页 |
·先前行为的类型包括:拾得、盗得、骗得、抢得、他人遗忘在ATM机中 | 第19页 |
·先前行为对冒用行为定性的制约: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 第19-23页 |
·事后行为对冒用行为定性的制约 | 第23-24页 |
·冒用他人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 | 第24-27页 |
3. 利用机器故障 | 第27-37页 |
·利用ATM机软件出错牟利——许霆案 | 第27页 |
·许霆案定性分析 | 第27-33页 |
·许霆的行为不是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 第28-29页 |
·许霆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 | 第29页 |
·许霆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第29-32页 |
·许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第32-33页 |
·利用ATM机软件出错,使用信用卡牟利行为的分析 | 第33-37页 |
·行为定性 | 第33-34页 |
·是否构成盗窃金融机构这一法定结果加重情节 | 第34-37页 |
4. 其他ATM机相关犯罪 | 第37-43页 |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 | 第37-39页 |
·使用其他来源的真卡 | 第39-41页 |
·破坏ATM机盗窃现金 | 第41页 |
·张贴虚假信息诱骗持卡人转账 | 第41-43页 |
5. 立法建议 | 第43-47页 |
·国外相关立法 | 第43-44页 |
·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建议 | 第44-47页 |
·减少立法的特别条款 | 第44-45页 |
·立法机关对司法解释监督 | 第45页 |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重建的构想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