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导论 | 第13-2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7页 |
2. 文献梳理 | 第17-22页 |
3. 基本思路和结构 | 第22-23页 |
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23-24页 |
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1. 股东派生诉讼规定中的司法裁量权 | 第25-40页 |
·国外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司法裁量权 | 第26-36页 |
·诉因认定:"直接诉讼"还是"派生诉讼" | 第26-27页 |
·董事义务的违反:商业判断规则 | 第27-30页 |
·前置程序:"穷尽内部救济"原则 | 第30-33页 |
·诉讼和解的司法审查 | 第33-34页 |
·费用担保 | 第34-36页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司法裁量权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2. 我国派生诉讼中司法裁量权的实际运行:理论与实证 | 第40-49页 |
·我国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法官行动 | 第40-44页 |
·为什么需要绩效考核制度? | 第40-42页 |
·为什么当前的绩效考核制度无法监督法官? | 第42-44页 |
·绩效考核之下的法官行动 | 第44页 |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官行动:实证分析 | 第44-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3.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的可能路径 | 第49-53页 |
·适度尊重公司自治,部分借鉴商业判断规则 | 第49-50页 |
·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类型化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 | 第50-51页 |
·适当改变当前的法院绩效考核模式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