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1.1.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 第9-10页 |
1.1.2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 | 第10-11页 |
1.1.3 不良心理应激的影响 | 第11页 |
1.1.4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应激反应 | 第11-12页 |
1.1.5 认知疗法 | 第12-13页 |
1.2 理论框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22页 |
2.1 研究设计 | 第15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2.2.1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2.2.2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2.2.3 研究过程中的淘汰标准 | 第16页 |
2.2.4 样本含量的确定 | 第16页 |
2.3 伦理原则 | 第16-17页 |
2.4 研究工具 | 第17-18页 |
2.4.1 一般资料问卷 | 第17页 |
2.4.2 SWB单项人脸量表 | 第17页 |
2.4.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 第17页 |
2.4.4 自评抑郁量表 | 第17-18页 |
2.4.5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第18页 |
2.4.6 医学应对问卷 | 第18页 |
2.4.7 焦虑自评量表 | 第18页 |
2.5 干预材料及方法 | 第18-19页 |
2.5.1 干预材料 | 第18-19页 |
2.5.2 干预方法 | 第19页 |
2.6 研究过程 | 第19-20页 |
2.6.1 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方向 | 第19页 |
2.6.2 预调查 | 第19-20页 |
2.6.3 预实验 | 第20页 |
2.6.4 联系医院筛选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7 质量控制 | 第20-21页 |
2.7.1 设计阶段 | 第20页 |
2.7.2 预实验 | 第20页 |
2.7.3 实施阶段 | 第20-21页 |
2.7.4 资料收集 | 第21页 |
2.7.5 数据统计 | 第21页 |
2.8 资料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 | 第22-44页 |
3.1 预调查 | 第22-23页 |
3.1.1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第22页 |
3.1.2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SAS、SDS得分 | 第22页 |
3.1.3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配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第22-23页 |
3.1.4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配偶SAS、SDS得分 | 第23页 |
3.1.5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与配偶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页 |
3.2 干预 | 第23-44页 |
3.2.1 研究对象的流失情况 | 第24页 |
3.2.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第24-25页 |
3.2.3 对照组与干预组3组组间的均衡性比较 | 第25-26页 |
3.2.4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应激反应 | 第26-29页 |
3.2.5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 第29-44页 |
4 讨论 | 第44-50页 |
4.1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 第44页 |
4.2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焦虑抑郁水平 | 第44-45页 |
4.3 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与其配偶心理状况的相关性 | 第45页 |
4.4 配偶同步认知疗法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 第45-49页 |
4.4.1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2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3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第47页 |
4.4.4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5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 第48页 |
4.4.6 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第48-49页 |
4.5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综述 | 第5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1 | 第70-71页 |
附录2 | 第71-78页 |
附录3 | 第78-80页 |
附录4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