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8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 专著 | 第10-11页 |
(二) 论文 | 第11-16页 |
三 学术价值 | 第16页 |
四 关于本文内容及资料的几点说明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四川"拉壮丁"的缘起 | 第18-28页 |
一 内忧外患下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 第18-19页 |
二 国军节节败退,军队损失惨重 | 第19-23页 |
三 四川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战略地位颇重 | 第23-24页 |
四 国民政府的战时兵役制度 | 第24-28页 |
第三章 "拉壮丁"——民怨四起,"民变"成规模暴发 | 第28-58页 |
一 "拉壮丁" | 第28-37页 |
(一) 壮丁征集,保甲长之首当其冲 | 第28-29页 |
(二) 应"抽"实"拉" | 第29-37页 |
二 民变 | 第37-54页 |
(一) 中江事件——1938年12月5日至12月11日 | 第37-41页 |
(二) 广汉事件——1940年5月30日至6月6日 | 第41-52页 |
(三) 隆昌事变——1941年4月23日 | 第52-54页 |
三 小结 | 第54-58页 |
第四章 "拉壮丁"的影响 | 第58-64页 |
一 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说 | 第59-60页 |
(一) "壮丁"毫无疑问地成为国民党军队有力的兵员补充 | 第59页 |
(二) 为抗战赢得胜利做出汗与血的贡献 | 第59-60页 |
(三) 也是造成国民政府垮台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60页 |
二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 | 第60-64页 |
(一) 严重地扰乱了社会生活秩序 | 第60-61页 |
(二) 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破坏农村生产 | 第61-62页 |
(三) 加重壮丁家属生活负担 | 第62页 |
(四) 激战前线,壮丁生死不卜 | 第62-64页 |
结束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