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试论新加坡法律治理中儒法思想的结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新加坡治国理念与法家思想的不谋而合第14-22页
    2.1 法治观念的契合第14-17页
        2.1.1 信奉人性本恶第14-16页
        2.1.2 轻视民智第16-17页
    2.2 法律实施层面的契合第17-22页
        2.2.1 以刑去刑与严刑峻法第17-19页
        2.2.2 刑过不避大臣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19-20页
        2.2.3 法与时转则治与法的因时制宜第20-22页
第3章 新加坡治国理念对儒家思想的主动选择第22-32页
    3.1 对民众进行德育教化第22-25页
        3.1.1 倡导“八德思想”第22-24页
        3.1.2 宣扬亚洲价值观第24-25页
    3.2 重视民生第25-28页
        3.2.1 居者有其屋第26-27页
        3.2.2 老有所养与病有所医第27-28页
    3.3 推行儒家人治思想第28-32页
        3.3.1 贤人之治与精英主义第29-30页
        3.3.2 家长式管理第30-32页
第4章 儒法理念交融的新加坡法律治理之特点第32-42页
    4.1 对形式法治层面几近苛刻的追求第32-35页
        4.1.1 法律规范细密而严谨第32-33页
        4.1.2 执法公正而严苛第33-34页
        4.1.3 服从规则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第34-35页
    4.2 对实质法治层面“有保留”的维护第35-38页
        4.2.1 社会权利优于个人权利第35-37页
        4.2.2 社会秩序重于个人自由第37-38页
    4.3 浓厚的法律工具主义色彩第38-40页
        4.3.1 法律工具主义色彩的具体表现第39-40页
        4.3.2 法律工具性与法律信仰相互兼容第40页
    4.4 精英之治与法律之治的有机结合第40-42页
第5章 新加坡法律治理模式之反思与启示第42-50页
    5.1 新加坡法律治理模式引发的争鸣与思考第42-45页
        5.1.1 围绕新加坡法律治理模式的争鸣第42-43页
        5.1.2 对新加坡法律治理模式的反思第43-45页
    5.2 新加坡模式对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第45-50页
        5.2.1 法治的西方资源与本土资源的有机结合第45-47页
        5.2.2 正确对待法治的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第47-48页
        5.2.3 培育官民普遍守法的主体意识与行为习惯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保险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农村人力资本培训现状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