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市石岐区为例

内容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9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1、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第10-11页
        2、学校发展的需要第11页
        3、教师流动实践的需要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国内相关研究第12-14页
        2、国外相关研究第14-16页
    (三)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6页
        2、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文献研究法第17页
        2、访谈法第17-18页
        3、实验法第18页
        4、比较法第18-19页
一、教师流动概述第19-25页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1、义务教育第19页
        2、教师流动第19-20页
        3、教师流动机制第20页
    (二) 教师流动的理论依据第20-22页
        1、教育公平理论第20页
        2、人才流动理论第20-21页
        3、心理学理论第21-22页
    (三) 教师流动的意义第22-25页
        1、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利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第22-23页
        2、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有效利用教师资源第23页
        3、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有利于化解职业倦怠,提升自我价值第23页
        4、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有利于增强学校活力,推动学校特色均衡发展第23-25页
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实践探索第25-35页
    (一) 石岐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整体状况第25-29页
        1、义务教育基本情况第25页
        2、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第25-28页
        3、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特点第28-29页
    (二) 推进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主要措施第29-31页
        1、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为教师流动提供外部支持第29-30页
        2、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校际间教师流动第30-31页
    (三) 实施教师流动政策取得的成效第31-35页
        1、优化教师资源,提高了师资的使用效率第31-32页
        2、激发教师积极性,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第32-33页
        3、激发组织活力,促进了学校的内部稳定和发展第33页
        4、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有效缓解了“择校热”第33-35页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第35-45页
    (一) 存在的问题第35-39页
        1、教师流动政策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第35-36页
        2、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亟待创新第36-38页
        3、教师流动与学校特色发展的矛盾凸显第38-39页
    (二) 对策性建议第39-45页
        1、更新观念:教师流动是必要的和合理的第39-40页
        2、革新制度:打破教师人事关系的制约和校际壁垒第40-42页
        3、创新学区:建立校际联盟,实现联盟体内教师的流动与资源共享第42-43页
        4、完善教师流动的配套机制和监督机制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
下一篇: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建构--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