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12-32页 |
1.2.1 pH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16-22页 |
1.2.2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22-25页 |
1.2.3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25-27页 |
1.2.4 光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27-29页 |
1.2.5 酶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29-30页 |
1.2.6 多响应性聚合物纳米胶束 | 第30-32页 |
1.3 聚合物前药 | 第32-34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2章 可功能化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 | 第36-45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2.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7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3.1 含炔丙基的环状碳酸酯单体( MPC)的合成 | 第37-38页 |
2.3.2 环内碳酸酯的开环聚合 | 第38页 |
2.3.3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38-39页 |
2.3.4 聚合物胶束临界胶束溶度( CMC)的测定 | 第3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2.4.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1页 |
2.4.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43页 |
2.5 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含偶氮苯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光响应性的研究 | 第45-58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3.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6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3.1 4-羟基 -4’-三氟甲氧基偶氮苯的合成( 1) | 第47页 |
3.3.2 4-(4-溴丁氧基 )-4’-三氟甲氧基偶氮苯的合成( 2) | 第47页 |
3.3.3 4-(4-叠氮丁氧基 )-4’-三氟甲氧基偶氮苯的合成 (Azo-N3) | 第47-48页 |
3.3.4 光响应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MPC-Azo)的合成 | 第48页 |
3.3.5 聚合物胶束临界胶束溶度( CMC)的测定及其光响应性 | 第48-49页 |
3.3.6 细胞毒性试验( MTT) | 第49-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MPC-Azo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1页 |
3.4.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51-52页 |
3.4.3 光引发聚合物胶束的解体与再组装 | 第52-55页 |
3.4.4 光引发尼罗红的释放与再包载 | 第55-57页 |
3.4.5 光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57页 |
3.5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含螺吡喃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光响应性的研究 | 第58-73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59页 |
4.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9-64页 |
4.3.1 含叠氮的螺吡喃化合物( SP-N3)的合成 | 第59-61页 |
4.3.2 光响应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EG113-b-PMPCn-SP)的合成 | 第61-63页 |
4.3.3 聚合物胶束临界胶束溶度( CMC)的测定及其光响应性 | 第63-64页 |
4.3.4 细胞毒性试验( MTT) | 第6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4.4.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113-b-PMPCn-SP的合成与表征 | 第64-66页 |
4.4.2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 第66-67页 |
4.4.3 光引发聚合物胶束的解体与再组装 | 第67-70页 |
4.4.4 光引发香豆素102的释放与再包载 | 第70-71页 |
4.4.5 聚合物胶束的细胞毒性 | 第71-72页 |
4.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还原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 第73-89页 |
5.1 引言 | 第73-74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4-75页 |
5.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4页 |
5.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4-75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75-79页 |
5.3.1 含双硫键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PDSMA)的合成 | 第75页 |
5.3.2 两亲性共聚物( p(PDSMAx-co-PEGMAy))的合成 | 第75-77页 |
5.3.3 还原响应性自降解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 | 第77页 |
5.3.4 聚合物 -蛋白质复合体的制备 | 第77-78页 |
5.3.5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 第78页 |
5.3.6 聚合物 -蛋白质复合体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78-79页 |
5.3.7 蛋白质活性的测定 | 第79页 |
5.3.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试 | 第79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5.4.1 还原响应性自降解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81页 |
5.4.2 还原响应性自降解聚合物与蛋白质的耦合及交联反应 | 第81-83页 |
5.4.3 聚合物与蛋白质复合体及其交联体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83-86页 |
5.4.4 还原性条件下蛋白质的释放及蛋白质活性的测定 | 第86-87页 |
5.4.5 聚合物与蛋白质复合体及交联体的细胞内吞 | 第87-88页 |
5.5 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11页 |
附录A 各章节单体的氢谱和碳谱核磁图 | 第111-116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