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延安青年的政治动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3.1 延安青年 | 第9页 |
1.3.2 政治动员 | 第9-10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2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青年概况 | 第11-20页 |
2.1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 第11-15页 |
2.1.1 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年奔赴延安热潮的出现 | 第11-13页 |
2.1.2 延安青年成为抗战的生力军 | 第13-15页 |
2.2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青年群体的特点 | 第15-20页 |
2.2.1 成分多样 | 第15-17页 |
2.2.2 思想复杂 | 第17-19页 |
2.2.3 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 第19-20页 |
3 中国共产党对延安青年的政治动员主要途径 | 第20-32页 |
3.1 学校教育 | 第20-24页 |
3.1.1 学校广泛招生 | 第20-21页 |
3.1.2 政治理论教育 | 第21-22页 |
3.1.3 文化及军事教育 | 第22-24页 |
3.2 媒体宣传 | 第24-26页 |
3.2.1 广播宣传 | 第24页 |
3.2.2 报刊宣传 | 第24-26页 |
3.3 文艺动员 | 第26-28页 |
3.3.1 文学美术作品 | 第26页 |
3.3.2 戏剧影视演出 | 第26-27页 |
3.3.3 音乐作品熏陶 | 第27-28页 |
3.4 实践活动 | 第28-32页 |
3.4.1 演讲教育 | 第28-29页 |
3.4.2 生产劳动 | 第29-30页 |
3.4.3 纪念活动 | 第30-32页 |
4 中国共产党对延安青年政治动员的当代启示 | 第32-36页 |
4.1 必须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 第32-33页 |
4.2 必须不断拓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 第33-34页 |
4.3 必须不断丰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