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燃气轮机性能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燃气轮机试验与性能计算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燃气轮机整机及部件建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燃气轮机性能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3.1 国内燃气轮机性能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燃气轮机性能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 第11页 |
1.4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输气管道GE LM2500+性能计算方法 | 第13-29页 |
2.1 输气管道GE LM2500+介绍 | 第13-15页 |
2.1.1 机组结构 | 第13-14页 |
2.1.2 机组各参数测点说明 | 第14-15页 |
2.2 气体热物性计算 | 第15-19页 |
2.2.1 燃料组分和燃烧热的确定 | 第15-16页 |
2.2.2 空气组分和燃气组分的计算 | 第16-18页 |
2.2.3 混合气体焓、熵、比热的计算 | 第18-19页 |
2.3 压气机进气流量和燃烧室出口温度的计算 | 第19-23页 |
2.3.1 压气机进气流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2.3.2 燃烧室出口温度的计算 | 第22-23页 |
2.4 效率、输出功率和热耗率的计算 | 第23-24页 |
2.4.1 压气机效率计算 | 第23-24页 |
2.4.2 涡轮效率计算 | 第24页 |
2.4.3 输出功和热耗率计算 | 第24页 |
2.5 计算结果与验证 | 第24-28页 |
2.5.1 压气机进气流量计算验证 | 第24-26页 |
2.5.2 对现场运行数据的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输气管道GE LM2500+性能偏差计算方法 | 第29-43页 |
3.1 特性曲线的Kriging插值 | 第31-37页 |
3.1.1 Kriging算法原理 | 第31-34页 |
3.1.2 基于Kriging插值的燃机特性建模 | 第34-36页 |
3.1.3 关于进气压力和进气湿度的修正 | 第36-37页 |
3.2 LM2500+性能衰减的计算 | 第37-38页 |
3.3 实际运行数据分析 | 第38-41页 |
3.4 关于计算准确性的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燃气轮机性能监测系统软件开发 | 第43-60页 |
4.1 软件总体介绍 | 第43-51页 |
4.1.1 LabVIEW简介 | 第43-44页 |
4.1.2 软件数据流 | 第44页 |
4.1.3 软件功能及实现 | 第44-51页 |
4.2 基于PI数据库的实时运行数据获取 | 第51-54页 |
4.2.1 PI数据库访问方法 | 第51-53页 |
4.2.2 数据接口程序的开发 | 第53-54页 |
4.3 基于MATLAB与Lab VIEW混合编程的软件开发 | 第54-57页 |
4.3.1 MATLAB与LabVIEW混合编程方法 | 第55-56页 |
4.3.2 基于ActiveX技术的混合编程软件开发 | 第56-57页 |
4.4 燃气轮机性能监测系统软件的现场应用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