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宝类基金的感知风险与投资行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经济发展带来居民理财需求的增长第9-10页
        1.1.2 传统理财不能满足低净值人群理财需求第10页
        1.1.3 低净值人群理财困境被宝类基金所打破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4页
        1.3.2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1.3.3 定量分析法第14页
        1.3.4 案例分析法第14-15页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成果第15-16页
    1.5 研究创新及贡献第16-17页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6页
        1.5.2 整合模型的应用创新第16页
        1.5.3 研究方法的创新第16-1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17-27页
    2.1 技术接受模型第17-18页
    2.2 计划行为理论(TPB)第18-20页
    2.3 感知风险第20-27页
        2.3.1 感知风险的定义第20-21页
        2.3.2 感知风险的构面第21-23页
        2.3.3 降低感知风险的策略第23-27页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第27-31页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27-28页
    3.2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28-31页
第四章 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数据分析第31-43页
    4.1 研究方案设计第31-36页
        4.1.1 总体感知风险和投资意向行为第31-33页
        4.1.2 不同类感知风险和投资行为第33页
        4.1.3 调查量表与数据收集第33-36页
    4.2 数据分析第36-37页
        4.2.1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36页
        4.2.2 结构模型分析第36-37页
    4.3 假设检验第37页
    4.4 研究结果分析第37-43页
        4.4.1 风险感知因子分析第38页
        4.4.2 不同人群投资行为与感知风险对比第38-43页
第五章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管理实践第43-49页
    5.1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第43-45页
        5.1.1 功能风险第43-44页
        5.1.2 财务风险第44-45页
        5.1.3 技术风险第45页
    5.2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管理实践第45-49页
        5.2.1 产品创新与质量保证第45-46页
        5.2.2 增值体验与安全保障第46页
        5.2.3 品牌经营与合作共享第46页
        5.2.4 公开产品信息降低不对称第46-49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9-55页
    6.1 研究结论第49页
    6.2 降低投资者感知风险的策略建议第49-52页
        6.2.1 优化产品与服务,树立品牌形象第49-50页
        6.2.2 全面真实地公开企业信息第50页
        6.2.3 准确细分市场,产品改进创新第50-51页
        6.2.4 发展未雨绸缪,产品转型升级第51-52页
    6.3 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第52-55页
        6.3.1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2页
        6.3.2 研究展望第52-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3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银行互联网金融战略研究
下一篇:进出口贸易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基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