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代谢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1 样品制备 | 第13-14页 |
1.1.2 数据采集技术 | 第14页 |
1.1.3 数据分析技术 | 第14页 |
1.1.4 技术分析平台和数据库 | 第14-15页 |
1.2 代谢指纹图谱在植物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1 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 | 第15页 |
1.2.2 矿质元素指纹分析 | 第15-16页 |
1.2.3 有机成分指纹分析 | 第16页 |
1.3 代谢指纹图谱在茶学研究中的进展 | 第16-18页 |
1.3.1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茶叶分类识别、产地判定、原料品种判别分析和生化成分预测 | 第16-17页 |
1.3.2 茶叶成品半成品质量评价和茶叶加工进程控制 | 第17页 |
1.3.3 通过功能性成分测定指导品种选育和利用【群体种选优良单株,产区不同品种成分鉴定】 | 第17页 |
1.3.4 判别环境因素对其代谢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栽培环境 | 第17-18页 |
1.3.5 结合其它组学研究茶树某些次生代谢过程 | 第18页 |
1.3.6 研究饮茶的保健功能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代谢指纹图谱对扁形茶(龙井茶)原产地的判别 | 第19-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1 采样点分布及种植信息 | 第19-20页 |
2.1.2 样品前处理 | 第20-21页 |
2.1.3 代谢物提取的色谱条件 | 第21页 |
2.1.4 代谢物提取的质谱条件 | 第21页 |
2.1.5 数据前处理 | 第21页 |
2.1.6 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3-32页 |
2.2.1 浙江、四川、贵州、山东四省扁形茶对比分析结果 | 第24-27页 |
2.2.2 西湖、钱塘、越州、缙云四产区龙井茶对比分析结果 | 第27-30页 |
2.2.3 西湖龙井茶保护区内各主要产区茶叶对比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2.3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代谢指纹图谱对扁形茶(龙井茶)品质的预测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样品选取 | 第34-35页 |
3.1.2 茶样感官审评方法 | 第35页 |
3.1.3 样品前处理 | 第35页 |
3.1.4 色谱条件 | 第35页 |
3.1.5 质谱条件 | 第35页 |
3.1.6 数据前处理 | 第35-36页 |
3.1.7 多元统计分析 | 第36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3.2.1 审评得分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2.2 不同提取方式对代谢指纹图谱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2.3 水提取结合UPLC-Q-TOF/MS检测获得的特征代谢化合物的鉴定 | 第39-40页 |
3.2.4 得分预测模型(PLS回归)与等级预测模型的训练 | 第40-42页 |
3.3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