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未来气候及散射辐射变化情景下南京地区水稻产量模拟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5页
        1.2.1 作物模型的发展第10-13页
        1.2.2 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太阳辐射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5-16页
    1.4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图第16-18页
第二章 模型介绍和研究方法第18-28页
    2.1 ORYZA2000模型简介第18-20页
    2.2 CMIP5耦合模式以及排放情景简介第20-21页
    2.3 数据来源第21-23页
        2.3.1 观测辐射数据来源第21页
        2.3.2 水稻产量数据来源第21-22页
        2.3.3 历史气候数据来源第22页
        2.3.4 未来气候情景数据来源第22-23页
    2.4 散射辐射比例的计算方法第23-26页
        2.4.1 模型中散射辐射比例的计算第23-25页
        2.4.2 未来散射辐射比例的模拟第25-26页
    2.5 数据分析方法第26-28页
        2.5.1 敏感性分析方法第26-27页
        2.5.2 模型验证方法第27-28页
第三章 ORYZA2000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改进第28-36页
    3.1 ORYZA2000模型对散射辐射比例的敏感性分析第28-30页
    3.2 辐射模块模拟结果的验证第30-32页
    3.3 辐射模块的改进第32-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未来气温、CO_2浓度和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单独作用对产量的影响第36-48页
    4.1 未来气温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36-39页
        4.1.1 未来四种排放情景下气温的变化第36-37页
        4.1.2 气温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37-39页
    4.2 未来CO_2浓度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39-42页
        4.2.1 未来四种排放情景下CO_2浓度的变化第39-40页
        4.2.2 CO_2浓度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40-42页
    4.3 未来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42-46页
        4.3.1 未来四种排放情景下AOD的变化第42-44页
        4.3.2 未来散射辐射比例变化的模拟第44页
        4.3.3 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第44-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五章 未来气温、CO_2浓度和散射辐射比例变化共同作用对产量的影响第48-52页
    5.1 未来气温、CO_2浓度和散射辐射比例共同作用时产量的变化第48-49页
    5.2 三种因子共同作用与单因子作用结果比较第49-50页
    5.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第52-56页
    6.1 讨论第52-53页
    6.2 结论第53-54页
    6.3 本文的研究特色第54-55页
    6.4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55-56页
        6.4.1 存在的问题第55页
        6.4.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作者简介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小麦拔节期低温对叶片光合和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代谢指纹图谱对扁形茶的产地溯源及品质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