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和鉴定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第11-15页
        1.1.1 内生真菌的概念和分布第11-12页
        1.1.2 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与宿主植物的关系和生物学意义第12-13页
        1.1.3 国内外在内生真菌方面的研究方向第13-14页
        1.1.4 国内外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 太行菊及其药用成分的研究现状第15页
    1.3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第15-16页
    1.4 内生真菌鉴定的研究第16-17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2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和初步研究第18-3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18-20页
        2.1.1 实验材料第18页
        2.1.2 培养基第18-19页
        2.1.3 试验用到的主要试剂第19-20页
        2.1.4 试验用到的仪器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5页
        2.2.1 最佳表面消毒剂和消毒时间的确定第20-21页
        2.2.2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第21页
        2.2.3 表面消毒的检验第21-22页
        2.2.4 内生真菌的保存第22页
        2.2.5 内生真菌摇瓶发酵培养第22页
        2.2.6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第22页
        2.2.7 菌体内含物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第22-23页
        2.2.8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第23-25页
        2.2.9 产黄酮菌株发酵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25页
        2.2.10 黄酮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页
        2.2.11 待测菌株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 结果和分析第25-33页
        2.3.1 表面消毒的结果第25-27页
        2.3.2 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第27页
        2.3.3 发酵液显色反应结果第27-29页
        2.3.4 菌丝体显色反应结果第29-30页
        2.3.5 黄酮标品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第30-32页
        2.3.6 超声破碎后的样品(带菌丝体)高效液相色谱结果第32-33页
    2.4 小结和讨论第33-35页
3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第35-49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5-39页
        3.1.1 试验用到的仪器和试剂第35页
        3.1.2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形态学初步鉴定第35-36页
        3.1.3 提取和纯化基因组DNA第36-37页
        3.1.4 DNA纯度的检验第37-38页
        3.1.5 ITS序列的扩增、克隆和测序第38-39页
        3.1.6 分子鉴定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第39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39-48页
        3.2.1 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形态学描述第39-41页
        3.2.2 ITS序列的扩增第41-42页
        3.2.3 测序结果第42-44页
        3.2.4 NCBI中BLAST比对的结果第44-46页
        3.2.5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46-48页
        3.2.6 产黄酮内生真菌种属地位的确定第48页
    3.3 小结和讨论第48-49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9-51页
    4.1 结论第49页
    4.2 讨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RRSV HuN4株和CH-1a株感染性克隆及其嵌合病毒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下一篇:速生植物硝酸盐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