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智慧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2-15页
        1.2.1 智慧城市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论文技术路线图第17页
    1.4 可能的创新第17-19页
2 智慧城市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理论研究第19-25页
    2.1 智慧城市相关理论第19-21页
        2.1.1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第19页
        2.1.2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第19-20页
        2.1.3 智慧城市建设理论第20-21页
    2.2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第21-25页
        2.2.1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和内涵第21-22页
        2.2.2 区位理论第22页
        2.2.3 地租地价理论第22-23页
        2.2.4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23-24页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25页
3 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模型第25-30页
    3.1 传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第25-26页
    3.2 传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优缺点第26-28页
    3.3 BP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工具选取第28-30页
        3.3.1 BP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第28页
        3.3.2 Clementine工具概述第28-30页
4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概况第30-36页
    4.1 武汉城市概况第30-32页
        4.1.1 区位条件第30-31页
        4.1.2 自然资源第31页
        4.1.3 社会经济条件第31-32页
    4.2 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概况第32页
    4.3 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概况第32-36页
        4.3.1 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第32-34页
        4.3.2 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5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第36-50页
    5.1 评价范围第36页
    5.2 数据来源第36页
    5.3 评价指标选取第36-39页
        5.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36-37页
        5.3.2 评价指标第37-39页
    5.4 基于Clementine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运算第39-50页
        5.4.1 数据准备阶段第39-43页
        5.4.2 BP神经网络建模第43-48页
        5.4.3 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运算得出结果第48-50页
6 实证分析的结果与建议第50-57页
    6.1 结果分析第50-53页
        6.1.1 城镇土地投入强度第50-51页
        6.1.2 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第51页
        6.1.3 城镇土地产出效益第51-52页
        6.1.4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第52-53页
    6.2 对策和建议第53-57页
        6.2.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土地的合理配置第53-54页
        6.2.2 依靠智慧城市建设的驱动力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第54页
        6.2.3 进行城市土地整理,盘活城市土地存量第54-55页
        6.2.4 加大土地资本投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第55页
        6.2.5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第55页
        6.2.6 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考评制度第55-5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7.1 研究结论第57页
    7.2 论文不足之处第57-58页
    7.3 未来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附录1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中原经济区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