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表 | 第13-14页 |
1 前言 | 第14-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采样点位设置及频次 | 第17-18页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2.3.1 水样的测定 | 第19-21页 |
2.3.1.1 污染物排放基本控制项目的测定 | 第19-21页 |
2.3.2 双杂交酵母法测定水样中的EEDCs-ELOE | 第21-22页 |
2.3.3 暴露诱导试验 | 第22-24页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3 结果 | 第25-37页 |
3.1 污水处理厂基本控制项目测定 | 第25-26页 |
3.2 E_2-U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建立 | 第26-27页 |
3.3 EEDCs在污水处理中分布和去除 | 第27-32页 |
3.3.1 EEDCs在污水中的存在状态及分布 | 第27-28页 |
3.3.2 污水中EEDCs-ELOE随不同季节变化情况 | 第28-30页 |
3.3.3 EEDCs-ELOE在不同污水处理工段去除情况 | 第30-31页 |
3.3.4 EEDCs-ELOE在不同处理工艺中的去除情况 | 第31-32页 |
3.4 尾水排放对受纳河流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 基于动物实验的城市污水中EEDCs-ELOE的去除效果 | 第33-37页 |
3.5.1 锦鲤VTG诱导效应 | 第33-35页 |
3.5.2 污水暴露对雄性锦鲤GSI的影响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3页 |
4.1 污水中常规控制项目的去除情况 | 第37页 |
4.2 污水中游离态EEDCs占比差异 | 第37-38页 |
4.3 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单元对EEDCs-ELOE的去除 | 第38-39页 |
4.4 污水处理厂对EEDCs-ELOE去除的季节性差异 | 第39-40页 |
4.5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EEDCs-ELOE去除效果不同 | 第40-41页 |
4.6 大量尾水长期排放对受纳河流的影响 | 第41页 |
4.7 基于动物实验的城市污水中EEDCs-ELOE的去除效果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综述 | 第49-62页 |
1 EEDCs的种类及来源 | 第50-52页 |
1.1 天然雌激素 | 第51页 |
1.2 植物雌激素和真菌类雌激素 | 第51页 |
1.3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 第51页 |
1.4 环境化学污染物 | 第51-52页 |
2 EEDCs的危害 | 第52页 |
3 EEDCs的去除研究 | 第52-55页 |
3.1 混凝沉淀过滤 | 第53页 |
3.2 活性炭吸附法 | 第53-54页 |
3.3 生物去除 | 第54页 |
3.4 高级氧化法 | 第54-55页 |
3.5 膜生物反应器 | 第55页 |
4 EEDCs的筛查和检测 | 第55-57页 |
4.1 化学分析法 | 第55-56页 |
4.2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 第56-57页 |
4.2.1 活体生物毒性测试 | 第56-57页 |
4.2.2 离体生物毒性测试 | 第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