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国内外灌溉预报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14-18页 |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2 试验方案介绍及参数的测取 | 第18-24页 |
| 2.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 2.1.1 试验区概况 | 第18页 |
| 2.1.2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 2.2 数据来源 | 第19-23页 |
| 2.2.1 土壤墒情测取 | 第19-21页 |
| 2.2.2 气象数据采集 | 第21-22页 |
| 2.2.3 灌水量的记录 | 第22-23页 |
| 2.3 小结 | 第23-24页 |
| 3 夏玉米根深及作物系数的修正 | 第24-34页 |
| 3.1 土壤墒情预测模型 | 第24-25页 |
| 3.2 参考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 第25-26页 |
| 3.3 作物根深的修正与分析 | 第26-28页 |
| 3.4 作物系数的修正与分析 | 第28-33页 |
| 3.4.1 作物系数的修正方法 | 第28-30页 |
| 3.4.2 作物系数修正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3.4.3 土壤水分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 3.5 小结 | 第33-34页 |
| 4 夏玉米实时灌溉预报 | 第34-42页 |
| 4.1 夏玉米生育期的划分 | 第34页 |
| 4.2 夏玉米计划湿润层的确定 | 第34-35页 |
| 4.3 实时灌水量的确定 | 第35页 |
| 4.4 夏玉米参考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 第35-36页 |
| 4.5 夏玉米实时灌溉预报 | 第36-38页 |
| 4.5.1 夏玉米实时灌溉预报原理 | 第36-37页 |
| 4.5.2 作物需水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 4.6 灌溉预报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4.6.1 夏玉米逐日土壤含水率预报 | 第38-40页 |
| 4.6.2 各个试验方案灌溉模拟 | 第40-41页 |
| 4.7 小结 | 第41-42页 |
| 5 夏玉米水分敏感系数的计算 | 第42-46页 |
| 5.1 生育期的划分对水分敏感系数的影响 | 第42页 |
| 5.2 水分敏感系数累加性的分析 | 第42-44页 |
| 5.3 水分敏感系数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 5.4 小结 | 第45-46页 |
| 6 水资源实时优化配置 | 第46-58页 |
| 6.1 传统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46-48页 |
| 6.1.1 单一作物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46-48页 |
| 6.1.2 作物间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第48页 |
| 6.2 多水源灌溉水资源实时优化配置模型 | 第48-51页 |
| 6.2.1 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 | 第48-49页 |
| 6.2.2 多水源灌溉水资源实时优化配置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 第49-51页 |
| 6.2.3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51页 |
| 6.3. 模型求解方法 | 第51-55页 |
| 6.3.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 6.3.2 粒子群算法的流程 | 第53-54页 |
| 6.3.3 水资源优化配置求解步骤 | 第54-55页 |
| 6.4 模型求解 | 第55-56页 |
| 6.5 小结 | 第56-58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7.1 结论 | 第58页 |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实践 | 第60-6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
|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