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交通肇事罪逃逸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0页
一、现状与争议第10-15页
    (一) 我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现状第10-11页
        1. 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第10页
        2. 原因呈多元化第10页
        3. 智能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逐年增加第10-11页
        4. 非职业驾驶员肇事逃逸案件增多第11页
        5. 恶性交通肇事逃逸现象增多第11页
    (二) 案例及争议第11-15页
        1. 案例第11-13页
        2. 争议第13-15页
二、刑法处罚逃逸所保护法益的争议第15-19页
    (一) 立法目的解释的原理第15-16页
    (二) 原初目的与新生目的第16-17页
    (三) 刑法处罚逃逸的立法目的第17-19页
三、关于逃逸违反的作为义务争议第19-24页
    (一) 法律规范来源说第19-22页
    (二) 先行行为来源说第22-23页
        1. 救助的义务来源于先行的肇事行为第22页
        2. 先行行为蕴含法益侵害危险第22-23页
    (三) 作为义务的实质内容第23-24页
四、交通肇事逃逸场合的行为结构的争议第24-30页
    (一) 逃逸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成立条件的质疑第25页
    (二)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构成结果加重犯的质疑第25-28页
    (三)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构成情节加重犯的质疑第28-29页
    (四) 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构成转化犯的质疑第29-30页
五、增设交通肇事不履行救助义务罪的立法建议第30-40页
    (一) 增设交通肇事不履行救助义务罪的必要性论证第30-32页
        1. 解决法理上存在的冲突第30-31页
        2. 维护伤者生命健康权的需要第31-32页
    (二) 增设交通肇事不履行救助义务罪的可行性分析第32-35页
        1. 德国擅自逃离现场罪与日本违反救助义务罪的借鉴第32-33页
        2. "不救助"相对于交通肇事行为的独立性第33页
        3. "救助义务"的不可替代性第33-34页
        4. 在立法上具备独立成罪的正当性第34页
        5. 使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更加合理第34-35页
    (三) 对交通肇事不履行救助义务罪罪状的构建第35-38页
        1. 客体第35-36页
        2. 客观方面第36-37页
        3. 主体第37页
        4. 主观方面第37-38页
    (四) 法定刑配置第38-40页
结论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研究生履历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