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南北问题的始末以及在当代背景下的新发展 | 第11-15页 |
1.1 南北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 第11-12页 |
1.2 国际法、国际政治与南北问题的互动 | 第12-14页 |
1.3 小结 | 第14-15页 |
2 南北裂痕在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制度安排中的具体体现 | 第15-23页 |
2.1 国际金融法制 | 第15-16页 |
2.2 国际组织与南北问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视角 | 第16-22页 |
2.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脉络 | 第16-17页 |
2.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权力结构分析 | 第17-18页 |
2.2.3 《基金协定》的主要经济制度 | 第18-19页 |
2.2.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南北裂痕 | 第19-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3 国际金融非正式机制与南北裂痕 | 第23-30页 |
3.1 主要的国际金融非正式机制 | 第23-25页 |
3.1.1 十国集团 | 第23页 |
3.1.2 七国集团 | 第23-24页 |
3.1.3 二十国集团 | 第24页 |
3.1.4 金融稳定委员会 | 第24-25页 |
3.2 国际金融非正式机制与南北裂痕 | 第25-29页 |
3.2.1 G7——大国主导的国际法律秩序 | 第26页 |
3.2.2 G20与FSB——国际金融体制下新的治理模式 | 第26-29页 |
3.3 小结 | 第29-30页 |
4 南北裂痕弥合的反思与弥合路径之探索 | 第30-45页 |
4.1 裂痕产生的原因:南方国家自身经济结构的薄弱与国际权力的失衡 | 第30-33页 |
4.1.1 南方国家自身的薄弱 | 第30-32页 |
4.1.2 国际金融体系下的权力失衡 | 第32-33页 |
4.2 裂痕弥合路径之探索 | 第33-39页 |
4.2.1 路径一:南方国家自身实力的增强以及金融制度改革 | 第33-35页 |
4.2.2 路径二:南南合作 | 第35-39页 |
4.3 亚投行—南北裂痕弥合的新思路 | 第39-42页 |
4.3.1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与规则 | 第39-40页 |
4.3.2 亚投行与南北裂痕弥合 | 第40-42页 |
4.4 小结:国际金融体制下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的探索 | 第42-45页 |
4.4.1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 | 第42-43页 |
4.4.2 国际金融全球治理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