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监督过失犯罪主体范围的认定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9-10页
一、监督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相关理论争议第10-14页
    (一)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前提性概念之争议第10-11页
        1. 狭义的监督过失第10页
        2. 广义的监督过失第10-11页
    (二)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的责任性质之争议第11-13页
        1. 共同过失说第11-12页
        2. 过失竞合说第12-13页
    (三) 监督过失责任主体认定原则之争议第13-14页
二、监督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确定原则第14-18页
    (一) 违反监督义务原则第15-16页
        1. 结果预见义务第15页
        2. 结果避免义务第15-16页
    (二) 向上追溯原则第16页
    (三) 责任阻却原则第16-18页
        1. 过失中断第16-17页
        2. 信赖原则第17-18页
三、监督过失犯罪责任主体认定的内容第18-22页
    (一) 存在监督关系第18-20页
        1. 对于监督关系的理解第18-19页
        2. 横向监督关系第19-20页
        3. 纵向监督关系第20页
    (二) 享有监督权限第20-22页
        1. 排他性支配第20-21页
        2. 具体的监督管理者第21-22页
四、监督过失责任主体认定标准的应用第22-26页
    (一) 法律规定的监督过失犯罪第22-23页
        1. 玩忽职守罪不能囊括监督过失犯罪第22-23页
        2. 监督过失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分布第23页
    (二) 司法实践中的监督过失犯罪第23-26页
        1.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案第23-24页
        2. 吉林中百大楼火灾事故案第24-26页
结语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致谢第29页

论文共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致人失踪”的刑事责任
下一篇:论人体基因的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