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球磨机试验台设计 | 第17-31页 |
| 2.1 试验台功能要求和设计参数 | 第17页 |
| 2.2 试验台方案设计 | 第17-18页 |
| 2.3 试验台机械结构设计 | 第18-26页 |
| 2.3.1 筒体结构设计 | 第19-21页 |
| 2.3.2 轴承座设计 | 第21-24页 |
| 2.3.3 中空轴设计 | 第24-25页 |
| 2.3.4 给料器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2.4 试验台传动系统设计 | 第26页 |
| 2.5 试验台液压系统设计 | 第26-28页 |
| 2.6 试验台轴承座静力分析 | 第28-29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3章 球磨机试验台动载荷测试 | 第31-47页 |
| 3.1 试验系统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 3.1.1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 3.1.2 试验测试原理图 | 第31-32页 |
| 3.2 试验测试平台 | 第32-38页 |
| 3.2.1 试验台总体布局 | 第32-33页 |
| 3.2.2 压力传感器的分类及选择 | 第33-34页 |
| 3.2.3 转矩转速传感器的选择 | 第34-36页 |
| 3.2.4 动态信号分析系统简介 | 第36-38页 |
| 3.3 典型工况下传动轴动态扭矩测量分析 | 第38-42页 |
| 3.3.1 不同工况下的传动轴扭矩分析 | 第38-41页 |
| 3.3.2 不同工况下的转速分析 | 第41页 |
| 3.3.3 矿浆对传动系统扭矩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4 试验测试结果与离散元仿真结果对比 | 第42-45页 |
| 3.4.1 建立试验球磨机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 3.4.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3-44页 |
| 3.4.3 仿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基于离散元法的大型磨机扭矩载荷仿真分析 | 第47-59页 |
| 4.1 离散元模型建立 | 第47-50页 |
| 4.1.1 筒体模型建立 | 第48页 |
| 4.1.2 确定介质直径 | 第48页 |
| 4.1.3 确定介质个数 | 第48-49页 |
| 4.1.4 临界转速分析 | 第49-50页 |
| 4.2 球磨机起动过程分析 | 第50-52页 |
| 4.3 基于正交试验的传动轴扭矩载荷提取 | 第52-57页 |
| 4.3.1 正交试验法确定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 | 第52-53页 |
| 4.3.2 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53-54页 |
| 4.3.3 离散元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4.3.4 确定试验指标最大值 | 第55-57页 |
| 4.3.5 分析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 | 第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5章 基于Simulink的大型球磨机扭矩仿真分析 | 第59-73页 |
| 5.1 介质运动状态以及动力学分析 | 第59-65页 |
| 5.2 Simulink模型建立 | 第65-67页 |
| 5.3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7-68页 |
| 5.4 球磨机传动轴扭矩载荷对比分析 | 第68-72页 |
| 5.4.1 Simulink计算结果 | 第68-69页 |
| 5.4.2 离散元仿真与Simulink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