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6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过渡金属催化三级胺分子构建含氮化合物的研究 | 第18-24页 |
1.2.1 通过三级胺分子邻位C-H键活化构建含氮化合物 | 第19页 |
1.2.2 通过三级胺分子C-N键的断裂构建酰胺化合物 | 第19-21页 |
1.2.3 三级胺原位生成二级胺或醛用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 | 第21-23页 |
1.2.4 通过三级胺分子构建N-杂环化合物 | 第23-24页 |
1.3 非金属催化氧化三级胺构建含氮化合物的研究 | 第24-28页 |
1.4 通过一级胺分子构建N-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1.4.1 过渡金属催化一级胺构建N-杂环化合物 | 第28-32页 |
1.4.2 无金属条件下实现一级胺到N-杂环化合物的转变 | 第32-34页 |
1.5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5.1 本文的立题依据 | 第34-35页 |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第2章 银催化末端炔烃、二氯甲烷、三级胺三组分偶联反应制备炔丙胺 | 第36-56页 |
2.1 引言 | 第36-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48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2.2.2 产物合成 | 第42页 |
2.2.3 产物分析与表征 | 第42-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2.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8-52页 |
2.3.2 底物胺的拓展 | 第52-53页 |
2.3.3 底物炔的拓展 | 第53-54页 |
2.3.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4-55页 |
2.4 放大实验 | 第55页 |
2.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3章 铜催化氧气氧化苄基腈和三级胺合成酰胺化合物的研究 | 第56-71页 |
3.1 引言 | 第56-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4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3.2.2 产物合成 | 第59-60页 |
3.2.3 产物分析与表征 | 第60-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4-66页 |
3.3.2 底物胺的拓展 | 第66-67页 |
3.3.3 底物腈的拓展 | 第67-68页 |
3.3.4 其它底物的拓展 | 第68页 |
3.3.5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68-70页 |
3.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二苯基磷酸催化邻取代苯胺与胺合成N-杂环化合物 | 第71-87页 |
4.1 引言 | 第71-7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4-80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4-75页 |
4.2.2 产物合成 | 第75页 |
4.2.3 产物分析与表征 | 第75-8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6页 |
4.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80-82页 |
4.3.2 不同种类的三级胺作为底物构建N-杂环化合物 | 第82-84页 |
4.3.3 一级胺或二级胺作为底物构建N-杂环化合物 | 第84页 |
4.3.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84-86页 |
4.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铜催化空气氧化儿茶酚与一级胺合成苯并噁唑的研究 | 第87-107页 |
5.1 引言 | 第87-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9页 |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90页 |
5.2.2 产物合成 | 第90-91页 |
5.2.3 产物分析与表征 | 第91-9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6页 |
5.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99-100页 |
5.3.2 底物胺的拓展 | 第100-103页 |
5.3.3 底物酚的拓展 | 第103-104页 |
5.3.4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104-106页 |
5.4 小结 | 第106-10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1.论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结果与结论 | 第107页 |
2.后续工作建议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和专利目录 | 第127-129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129-130页 |
附录C 部分产物的~1H NMR和~(13)C NMR谱图 | 第130-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