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法的月壤钻取动力学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 1.3 月球探测与星际土壤取样现状 | 第16-22页 |
| 1.3.1 月球探测现状 | 第16-17页 |
| 1.3.2 月壤采样现状 | 第17-20页 |
| 1.3.3 其他地外星体采样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1.4 月壤钻取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1.4.1 钻取研究侧重点概述 | 第22-23页 |
| 1.4.2 研究方法概述 | 第23-25页 |
| 1.5 离散元在月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25-30页 |
| 1.5.1 离散元发展概述 | 第25-26页 |
| 1.5.2 离散元在月壤方面的应用 | 第26-28页 |
| 1.5.3 月壤离散元本构关系模型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0-33页 |
| 第2章 月壤三维离散元建模 | 第33-65页 |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 2.2 月壤力学性质描述 | 第34-41页 |
| 2.2.1 基于土力学的散体力学性质描述 | 第34-38页 |
| 2.2.2 真实月壤抗剪性能 | 第38-41页 |
| 2.3 月壤三维离散元模型 | 第41-56页 |
| 2.3.1 基于Yade的离散元基本原理 | 第41-49页 |
| 2.3.2 新型月壤离散元本构关系模型 | 第49-56页 |
| 2.4 离散元模型细观参数整定 | 第56-64页 |
| 2.4.1 三轴仿真实验设计 | 第56-58页 |
| 2.4.2 细观参数影响分析 | 第58-61页 |
| 2.4.3 月壤模型参数标定 | 第61-6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3章 月壤钻取过程离散元仿真模型 | 第65-86页 |
| 3.1 引言 | 第65页 |
| 3.2 浅层月壤钻取仿真模型 | 第65-72页 |
| 3.2.1 仿真条件分析 | 第65-68页 |
| 3.2.2 仿真边界影响分析 | 第68-72页 |
| 3.2.3 浅层月壤钻取模型 | 第72页 |
| 3.3 深层月壤钻取仿真模型 | 第72-79页 |
| 3.3.1 建模基本思想 | 第72-73页 |
| 3.3.2 等效深度建模设计 | 第73-79页 |
| 3.3.3 力矩合成 | 第79页 |
| 3.4 深层月壤钻取模型验证与力载预示 | 第79-84页 |
| 3.4.1 地面钻取试验 | 第79-80页 |
| 3.4.2 模型验证及力载预示 | 第80-8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4章 大颗粒岩块对钻取过程影响分析 | 第86-105页 |
| 4.1 引言 | 第86页 |
| 4.2 表层存在大颗粒岩块对月壤钻取影响 | 第86-98页 |
| 4.2.1 较大颗粒岩块影响 | 第87-92页 |
| 4.2.2 超大颗粒岩块影响 | 第92-97页 |
| 4.2.3 表层大颗粒影响小结 | 第97-98页 |
| 4.3 深层存在大颗粒岩块对月壤钻取影响 | 第98-103页 |
| 4.3.1 仿真工况设计 | 第98页 |
| 4.3.2 深层超大颗粒运动轨迹分析 | 第98-100页 |
| 4.3.3 采样效率分析 | 第100-101页 |
| 4.3.4 力载分析 | 第101-10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5章 月壤钻取取芯特性分析 | 第105-125页 |
| 5.1 引言 | 第105页 |
| 5.2 月壤样品层理保持特性分析 | 第105-115页 |
| 5.2.1 层理评价方法设计 | 第105-107页 |
| 5.2.2 取样方式影响分析 | 第107-111页 |
| 5.2.3 钻深对层理影响分析 | 第111-115页 |
| 5.3 钻头结构对进样影响分析 | 第115-123页 |
| 5.3.1 进样规律分析 | 第116-119页 |
| 5.3.2 切削齿对进样影响分析 | 第119-121页 |
| 5.3.3 内径扩张对进样影响分析 | 第121-12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 结论 | 第125-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3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9-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2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