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1 蔗糖合酶基因SS | 第12-13页 | 
| 1.2 SS功能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2.1 SS的催化功能调控 | 第13-14页 | 
| 1.2.1.1 SS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页 | 
| 1.2.1.2 SS在纤维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 第13-14页 | 
| 1.2.1.3 SS在逆境胁迫等其他方面的作用 | 第14页 | 
| 1.2.2 SS的非催化功能调控 | 第14-15页 | 
| 1.3 SS基因功能验证 | 第15-16页 | 
| 1.4 毛白杨PtSS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5 植物SS基因家族研究前景 | 第17-19页 | 
| 2 立题依据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3 对毛白杨蔗糖合酶PtS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初步的功能分析 | 第20-54页 | 
| 3.1 研究材料 | 第20页 | 
| 3.2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 3.3 实验试剂和菌株 | 第20-21页 | 
| 3.3.1 试剂 | 第20页 | 
| 3.3.2 菌株 | 第20-21页 | 
| 3.3.3 培养基配制 | 第21页 | 
| 3.4 实验方法 | 第21-35页 | 
| 3.4.1 毛白杨PtSS基因家族成员amiRNA前体(pri-amiRNA)引物设计 | 第21-22页 | 
| 3.4.1.1 靶序列输入 | 第21-22页 | 
| 3.4.1.2 amiRNA的设计结果输出及筛选 | 第22页 | 
| 3.4.2 毛白杨PtSS基因家族成员amiRNA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6页 | 
| 3.4.2.1 amiRNA前体(pri-amiRNA)的克隆 | 第22-24页 | 
| 3.4.2.2 amiRNA前体与载体连接 | 第24页 | 
| 3.4.2.3 将连接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感受态 | 第24页 | 
| 3.4.2.4 大肠杆菌的阳性检测及筛选 | 第24-25页 | 
| 3.4.2.5 阳性大肠杆菌的培养及目的基因的测序及二维结构的模拟 | 第25页 | 
| 3.4.2.6 毛白杨PtSS基因家族amiRNA载体构建 | 第25页 | 
| 3.4.2.7 阳性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 3.4.3 毛白杨PtSS基因家族成员amiRNA基因的转化 | 第26-28页 | 
| 3.4.3.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6-27页 | 
| 3.4.3.2 外植体准备 | 第27页 | 
| 3.4.3.3 农杆菌侵染转化 | 第27-28页 | 
| 3.4.4 转基因植株的PCR阳性检测 | 第28-29页 | 
| 3.4.5 转基因株系不同组织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29-31页 | 
| 3.4.5.1 毛白杨总RNA的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 | 第29-30页 | 
| 3.4.5.2 去除DNA污染 | 第30-31页 | 
| 3.4.5.3 RNA纯度和含量 | 第31页 | 
| 3.4.6 RT-qPCR检测 | 第31-32页 | 
| 3.4.6.1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31页 | 
| 3.4.6.2 RT-qPCR | 第31-32页 | 
| 3.4.7 测定转基因株系不同组织中蔗糖合酶活性 | 第32-33页 | 
| 3.4.7.1 酶提取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3.4.7.2 酶液的提取 | 第32页 | 
| 3.4.7.3 酶反应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3.4.7.4 蔗糖合酶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 3.4.8 测定转基因株系不同组织中糖含量的测定 | 第33-35页 | 
| 3.4.8.1 标准曲线制作 | 第33-34页 | 
| 3.4.8.2 制备糖提取液 | 第34-35页 | 
| 3.4.8.3 糖含量测定 | 第35页 |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35-52页 | 
| 3.5.1 AmiRNA前体(pri-amiRNA)引物的获得 | 第35-37页 | 
| 3.5.2 amiRNA前体(pri-amiRNA)的连接与转化 | 第37-41页 | 
| 3.5.2.1 Pri-amiRNA片段的克隆与连接 | 第37-39页 | 
| 3.5.2.2 Pri-amiRNA的载体构建 | 第39-40页 | 
| 3.5.2.3 Pri-amiRNA的转化 | 第40-41页 | 
| 3.5.3 转化株系的阳性检测 | 第41-43页 | 
| 3.5.4 阳性植株mRNA的RT-qPCR定量检测 | 第43-45页 | 
| 3.5.5 阳性植株的生理生化检测 | 第45-52页 | 
| 3.5.5.1 蔗糖合酶活性检测 | 第45-47页 | 
| 3.5.5.2 糖含量的测定 | 第47-52页 | 
| 3.6 讨论 | 第52-54页 | 
| 4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 4.1 总结 | 第54-55页 | 
| 4.2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64页 | 
| 导师介绍 | 第64-66页 | 
| 成果清单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