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 第15-16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3.4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7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枣庄市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风险 | 第18-22页 |
2.1 历史上的危害 | 第18-20页 |
2.1.1 地震灾害概述 | 第18-19页 |
2.1.2 历史上的枣庄地震灾害情况 | 第19-20页 |
2.2 现状中的风险 | 第20-21页 |
2.2.1 风险认知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枣庄城市居民对地震的风险认知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的总体水平 | 第22-27页 |
3.1 调查概况 | 第22-24页 |
3.2 对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总体水平的调查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对枣庄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设施条件的调查分析 | 第24页 |
3.2.2 对枣庄社区居民公众素质与灾害意识的调查分析 | 第24-25页 |
3.2.3 对承灾能力的调查分析 | 第25-26页 |
3.2.4 对灾后应对的调查分析 | 第26页 |
3.2.5 对政府和社区公共组织责任的调查分析 | 第2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的具体分析 | 第27-42页 |
4.1 对枣庄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具体分析 | 第27-29页 |
4.2 对枣庄社区居民公众素质与灾害意识的调查分析 | 第29-36页 |
4.2.1 对地震知识关注度及对防震减灾知识学习自觉性的调查分析 | 第29-31页 |
4.2.2 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组织体系及灾难避难所了解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31-32页 |
4.2.3 对地震救护参与和自救相关技能等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32-34页 |
4.2.4 对枣庄地震可能性预测及地震预报渠道和可信度的调查分析 | 第34-36页 |
4.3 对枣庄社区居民公众素质与灾害意识的调查分析 | 第36-38页 |
4.3.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生命财产、生活及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 | 第36-37页 |
4.3.2 财产意外损失保险相关认识的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4.4 对灾后应对的调查分析 | 第38-39页 |
4.5 对政府和社区公共组织责任的调查分析 | 第39-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 | 第42-53页 |
5.1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42-44页 |
5.2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在健康状况上的差异 | 第44-45页 |
5.3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45-47页 |
5.4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 第47-48页 |
5.5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在职业上的差异 | 第48-51页 |
5.6 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在个人收入上的差异 | 第51-5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提高枣庄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水平的建议 | 第53-57页 |
6.1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增强居民抗震信心 | 第53-54页 |
6.2 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 第54-55页 |
6.3 建立防震减灾忧患意识,健全防震减灾管理机制 | 第55-56页 |
6.4 加强政府和社区组织防震减灾公共管理职能,提高公信力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枣庄市城市居民防震减灾知识调查问卷 | 第61-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