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华池地区长7段致密储层综合评价

作者简历第6-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2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7-24页
        1.2.1 致密油的定义第17-19页
        1.2.2 致密油储层特征第19-20页
        1.2.3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研究第20-24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5页
        1.3.2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 完成的工作量第26-28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28-32页
        1.5.1 主要研究成果第28-30页
        1.5.2 创新点第30-32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32-36页
    2.1 区域地质背景第32-33页
    2.2 地层划分第33-34页
    2.3 盆地演化特征第34-36页
        2.3.1 构造演化第34-35页
        2.3.2 沉积演化第35-36页
第三章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模式及砂体发育规律第36-61页
    3.1 延长组矿物特征及物源方向第36-40页
        3.1.1 轻矿物特征第36-38页
        3.1.2 重矿物特征第38-39页
        3.1.3 岩屑特征第39-40页
    3.2 沉积相类型和沉积模式第40-51页
        3.2.1 沉积相标志第40-44页
        3.2.2 沉积相类型第44-49页
        3.2.3 沉积模式第49-51页
    3.3 砂体类型及展布规律第51-60页
        3.3.1 沉积砂体类型及结构特征第51-56页
        3.3.2 砂体展布规律第56-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长7段致密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第61-87页
    4.1 成岩作用第61-78页
        4.1.1 压实作用第61-66页
        4.1.2 胶结作用第66-73页
        4.1.3 溶蚀作用第73-78页
    4.2 成岩相第78-85页
        4.2.1 成岩相划分第78-81页
        4.2.2 成岩相分布特征第81-85页
    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长7段致密储层基本特征第87-121页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87-96页
        5.1.1 储层岩石类型第87-88页
        5.1.2 储层岩石组分特征第88-91页
        5.1.3 岩石结构特征第91-96页
    5.2 储层孔喉特征第96-107页
        5.2.1 孔隙类型及孔喉分布第96-99页
        5.2.2 孔隙结构特征第99-107页
    5.3 储层物性第107-108页
    5.4 储层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第108-119页
        5.4.1 裂缝类型及特征第108-113页
        5.4.2 裂缝定量预测及分布规律第113-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长7段致密储层综合评价第121-136页
    6.1 致密油储层评价标准构建第121-132页
        6.1.1 评价指标和参数分析第122-127页
        6.1.2 聚类分析法储层分类评价第127-132页
        6.1.3 储层综合评价标准第132页
    6.2 致密油储层评价标准应用第132-136页
结论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中部雨果顿湾石炭纪物源体系演化及对珠江口盆地的启示
下一篇:西南地区煤系地层“三气”共采井壁稳定钻井液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