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开始转型 | 第21-30页 |
2.1 传统广播发展道路曲折 | 第21-24页 |
2.1.1 1983年—1991年:电视强势崛起 广播处境濒危 | 第21-22页 |
2.1.2 1991年—1996年:汽车拯救广播 车载广播风头盛 | 第22-23页 |
2.1.3 1996年—2010年:PC互联网带来挑战 广播主动转型 | 第23-24页 |
2.1.4 2010年—至今:移动互联网入侵 广播危机已现 | 第24页 |
2.2 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广播带来新的危机 | 第24-26页 |
2.2.1 打车软件冲击车载广播 | 第25页 |
2.2.2 移动音频类应用改变广播未来核心用户使用习惯 | 第25-26页 |
2.3 传统广播面对危机仓促转型 | 第26-30页 |
2.3.1 中央级广播电台:响应政策的转型先行者 | 第27页 |
2.3.2 省级广播电台:跟风追随的转型主力军 | 第27-29页 |
2.3.3 地县级广播电台:先天不足的转型困难户 | 第29-30页 |
第3章 传统广播转型之困 | 第30-40页 |
3.1 广播媒体独立打造新媒体收效差 | 第30-33页 |
3.1.1 新媒体平台不适应原有系统制度 | 第30-31页 |
3.1.2 整合资源组建“中央厨房”难推广 | 第31-32页 |
3.1.3 自建客户端开发难度大 | 第32-33页 |
3.2 广播媒体与其他平台合作受束缚 | 第33-37页 |
3.2.1 组建微博微信矩阵渠道分散 | 第33-35页 |
3.2.2 入驻视听平台引版权纠纷 | 第35-36页 |
3.2.3 与电商平台合作处境被动 | 第36-37页 |
3.3 传统广播资本运作风险大难推广 | 第37-40页 |
3.3.1 传统广播并购新媒体平台力不从心 | 第37-38页 |
3.3.2 多元拓展新媒体市场遇跨界壁垒 | 第38-40页 |
第4章 传统广播转型困境之因 | 第40-52页 |
4.1 转型观念层面:以传统广播为主体实行转型 | 第40-44页 |
4.1.1 将声音的不可视性当成广播媒介的缺陷 | 第40-42页 |
4.1.2 将广播转型贴上“媒介融合”的标签 | 第42-43页 |
4.1.3 传统广播深陷旧式的渠道观念 | 第43-44页 |
4.2 转型心态层面:传统广播媒体人转型心态调整困难 | 第44-47页 |
4.2.1 广播风光犹在 转型心态犹豫不决 | 第44-45页 |
4.2.2 传统广播利益固化 转型有意愿而无毅力 | 第45-46页 |
4.2.3 传统广播人对新媒体有误解 转型心态复杂 | 第46-47页 |
4.3 具体操作层面:传统广播在体制内难以孕育新媒体 | 第47-52页 |
4.3.1 广播作为旧媒介无法生长出新媒介基因 | 第47-49页 |
4.3.2 新媒体部门难以反哺传统广播 | 第49-50页 |
4.3.3 标配思维使新媒体产品成招牌 | 第50-52页 |
第5章 传统广播突破转型困境的有益尝试与未来发展 | 第52-59页 |
5.1 有益尝试:浙江城市之声异军突起 | 第52-55页 |
5.1.1 浙江城市之声转型案例:“全民开赞”评价模式 | 第52-53页 |
5.1.2 “全民开赞”运行模式分析:将听众转化为用户 | 第53-54页 |
5.1.3 “全民开赞”借鉴意义:跳出渠道思维 重建用户连接 | 第54-55页 |
5.2 未来发展:传统广播以互联网为主体实行多元转型 | 第55-59页 |
5.2.1 传统广播以互联网为主体打造开放平台 | 第55-56页 |
5.2.2 传统广播依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产业进入 | 第56-57页 |
5.2.3 传统广播进行相对彻底的体制改革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