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相变储热技术的概述 | 第10-16页 |
1.1.1 热能储存的方式 | 第10-11页 |
1.1.2 相变储热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1.3 相变材料的分类 | 第12-16页 |
1.2 相变储能材料的典型应用 | 第16-18页 |
1.2.1 太阳能系统 | 第16-17页 |
1.2.2 工业余热回收 | 第17-18页 |
1.2.3 相变建筑材料 | 第18页 |
1.3 热力学模型简介 | 第18-24页 |
1.3.1 Debye-Huckel离子互吸模型 | 第18-19页 |
1.3.2 Pitzer模型与扩展的Pitzer模型 | 第19-22页 |
1.3.3 Pitzer-Simonson-Clegg模型 | 第22-23页 |
1.3.4 BET模型 | 第23-24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四元体系相图预测 | 第26-33页 |
2.1 二元体系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6-28页 |
2.2 Ca(NO_3)_2-NaNO_3-Mg(NO_3)_2-H_2O四元体系相图的计算 | 第28-30页 |
2.3 Ca(NO_3)_2-Zn(NO_3)_2-Mg(NO_3)_2-H_2O四元体系相图的计算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固相消失法测定四元体系的溶解度 | 第33-42页 |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3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41页 |
3.2.1 储备液的配制 | 第33页 |
3.2.2 储备液浓度的标定 | 第33-34页 |
3.2.3 恒温水浴温度的校正 | 第34页 |
3.2.4 实验的准确度与精度 | 第34页 |
3.2.5 Ca(NO_3)_2-NaNO_3-Mg(NO_3)_2-H_2O四元体系溶解度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6 Ca(NO_3)_2-NaNO_3-Mg(NO_3)_2-H_2O体系实验结果 | 第35-38页 |
3.2.7 Ca(NO_3)_2-Zn(NO_3)2-Mg(NO_3)_2-H_2O四元体系溶解度的测定 | 第38页 |
3.2.8 Ca(NO_3)_2-Zn(NO_3)2-Mg(NO_3)_2-H_2O体系实验结果 | 第38-41页 |
3.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相变储能材料物性检验 | 第42-52页 |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2-43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2 样品的组成及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4.2.1 Ca(NO_3)_2-NaNO_3-Mg(NO_3)_2-H_2O体系共晶点实验 | 第43-44页 |
4.2.2 Ca(NO_3)_2-Mg(NO_3)_2-Zn(NO_3)_2-H_2O体系共晶点实验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4.3.1 Ca(NO_3)_2-Mg(NO_3)_2-NaNO_3-H_2O体系 | 第45-48页 |
4.3.2 Ca(NO_3)_2-Mg(NO_3)_2-Zn(NO_3)_2-H_2O体系 | 第48-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无机水合熔盐粘度及拉曼的测定 | 第52-63页 |
5.1 粘度的测定 | 第52-60页 |
5.1.1 背景以及意义 | 第52-54页 |
5.1.2 材料和方法 | 第54-59页 |
5.1.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4页 |
5.1.2.2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5.1.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5-59页 |
5.1.3 结论 | 第59-60页 |
5.2 拉曼光谱的研究 | 第60-62页 |
5.2.1 背景以及意义 | 第60-61页 |
5.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5.2.2.1 Ca(NO_3)_2·4H_2O固熔体拉曼实验 | 第61页 |
5.2.2.2 Zn(NO_3)_2·6H_2O固熔体拉曼实验 | 第61-62页 |
5.3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