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1 香榧的形态特征第13页
    1.2 香榧的地理分布第13-14页
    1.3 香榧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香榧的成分研究第14-16页
            1.3.1.1 挥发油及萜类第14-15页
            1.3.1.2 黄酮及木质素类第15-16页
            1.3.1.3 其他营养成分第16页
        1.3.2 香榧的药用价值研究第16页
            1.3.2.1 心血管保护作用第16页
            1.3.2.2 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第16页
    1.4 香榧假种皮研究现状第16-19页
        1.4.1 香榧假种皮成分研究第16-17页
            1.4.1.1 挥发油及萜类第17页
            1.4.1.2 木质素类第17页
            1.4.1.3 紫杉醇第17页
        1.4.2 香榧假种皮药用价值研究第17-19页
            1.4.2.1 抑菌、驱蚊作用第18页
            1.4.2.2 植物抑菌、杀虫作用第18页
            1.4.2.3 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病毒作用第18-19页
    1.5 细胞毒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1 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第19-20页
    1.6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1 立题意义第20页
        1.6.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研究第21-36页
    2.1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第21-24页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1页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1页
        2.1.3 实验方法第21-24页
            2.1.3.1 提取与浓缩第21-22页
            2.1.3.2 分离第22-24页
    2.2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24-36页
        2.2.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第24-26页
        2.2.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第26-27页
        2.2.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第27-29页
        2.2.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第29-31页
        2.2.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第31-32页
        2.2.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第32-33页
        2.2.7 化合物7和8的结构鉴定第33-34页
        2.2.8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第34-36页
第三章 香榧假种皮中功效成分的分析测定第36-41页
    2.1 实验材料第36页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36-37页
    2.3 实验方法第37-41页
        2.3.1 香榧假种皮不同萃取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37-39页
            2.3.1.1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2.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2.3.1.3 最佳测定波长的选择第37页
            2.3.1.4 反应溶剂的用量第37-38页
            2.3.1.5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8页
            2.3.1.6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第38-39页
        2.3.2 香榧假种皮不同萃取部位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第39-41页
            2.3.2.1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9页
            2.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9页
            2.3.2.3 测定波长的选择第39页
            2.3.2.4 反应溶剂的用量第39页
            2.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9-40页
            2.3.2.6 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第40-41页
第四章 香榧假种皮的生物活性研究第41-70页
    4.1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41-53页
        4.1.1 实验材料第41页
        4.1.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1页
        4.1.3 实验方法第41-45页
            4.1.3.1 样品的制备第41-42页
            4.1.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第42-43页
            4.1.3.3 FRAP抗氧化能力测定第43-44页
            4.1.3.3 总还原能力的测定第44-45页
            4.1.3.4 数据处理方法第45页
        4.1.4 香榧假假种皮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4.1.4.1 DPPH法测定结果第45-47页
            4.1.4.2 FRAP法测定结果第47-50页
            4.1.4.3 总还原能力(TRP)测定结果第50-52页
            4.1.4.4 用TEAC值表示三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结果分析第52-53页
    4.2 细胞毒活性的测定第53-54页
        4.2.1 实验方法第53页
            4.2.1.1 活化丰年虾幼虫第53页
            4.2.1.2 配置待测样品第53页
            4.2.1.3 测定LC50值第53页
        4.2.2 海虾幼虫致死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第53-54页
    4.3 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对荷H22瘤小鼠抗肿瘤的研究第54-70页
        4.3.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5页
        4.3.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5页
        4.3.3 样品的提取与制备第55-56页
        4.3.4 实验动物与实验环境条件第56页
        4.3.5 实验方法第56-57页
            4.3.5.1 造模第56页
            4.3.5.2 分组及给药剂量第56页
            4.3.5.3 AST、ALT以及Alb含量测定第56页
            4.3.5.4 MDA、SOD和GSH-Px含量测定第56-57页
            4.3.5.5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第57页
            4.3.5.6 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指数测定第57页
            4.3.5.7 肿瘤相关指数测定第57页
            4.3.5.8 统计学处理第57页
        4.3.6 实验结果第57-68页
            4.3.6.1 样品对H22实体瘤生长的影响第57-59页
            4.3.6.2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第59-60页
            4.3.6.3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第60-62页
            4.3.6.4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AST、ALT、Alb的影响第62-64页
            4.3.6.5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MDA、SOD以及GSH-Px的影响第64-65页
            4.3.6.6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第65-68页
        4.3.7 讨论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的研究第70页
    5.2 香榧假种皮的生物活性研究第70页
    5.3 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的体内动物实验研究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3页
缩略词表第83-84页
附录 各化合物波谱图及部分实验操作第84-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桃水提物神经营养作用研究
下一篇:黑附片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