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思想掌握群众”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9-19页
    (一) 选题缘起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9-17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9-13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6页
        3. 个人看法第16-17页
    (三) 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第17-19页
        1. 重点第17页
        2. 难点第17页
        3. 创新点第17页
        4. 方法第17-19页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本质的哲学追问第19-33页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第19-26页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辨析第20-23页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界定第23-24页
        3. 从哲学视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24-26页
    (二) 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方法第26-29页
        1.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第26-27页
        2.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第27-28页
        3.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第28-29页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与群众活动第29-33页
        1. 群众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和动力第29-30页
        2. 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群众活动的质量第30-31页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群众活动的关系中第31-33页
二、“思想掌握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第33-42页
    (一) 作为“思想掌握群众”形态而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第33-35页
        1. “思想掌握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第33-34页
        2. “思想掌握群众”与否是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标准第34-35页
    (二) “思想掌握群众”与思想引导群众第35-37页
        1. “思想掌握群众”是思想引导群众第35-37页
        2. “思想掌握群众”旨在把群众引向实现共同理想第37页
    (三) “思想掌握群众”的历史观基础第37-42页
        1. “现实的人”构成的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第38-39页
        2. 社会交往实践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第39-40页
        3. 群众主体论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第40-42页
三、“思想掌握群众”的现实困境第42-53页
    (一) 主流价值观层面引导群众的困境第42-44页
        1. 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冲突第42-43页
        2. 世俗价值观对理想价值观的冲击第43-44页
        3. 个体主义价值观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叛逆第44页
    (二) 主流舆论层面引导群众的困境第44-47页
        1. 主导地位受到微博等自媒体巨大冲击第44-45页
        2. 部分主流媒体解读马克思主义方式陈旧第45-46页
        3. 报道机制与现实之间矛盾重重第46-47页
    (三) 文化心理层面引导群众的困境第47-49页
        1.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第47-48页
        2.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第48-49页
    (四) 主流话语层面引导群众的困境第49-53页
        1. 主流话语的内在的矛盾第50页
        2. 雷人官话频现消解主流话语公信力第50-51页
        3. 民间话语解构主流话语权威第51-53页
四、实现“思想掌握群众”方式和内容的创新第53-62页
    (一) 不断创新“思想掌握群众”的方式第53-57页
        1. 创新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形式第53-54页
        2. 创新主流舆论的传播方式第54-55页
        3. 创新文化心理层面掌握群众的方式第55-56页
        4. 创新权威话语的表述方式第56-57页
    (二) 实现“思想掌握群众”内容的创新第57-62页
        1. 不断增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成果的内容第58页
        2. 不断增添关于世界发展潮流新态势的内容第58-59页
        3. 不断增添为实践答疑解惑的新理论的内容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国有企业精神培育研究
下一篇: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以浙中民营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