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李泽厚“新启蒙”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一)唯意志论 | 第13-14页 |
(二)主体性 | 第14-16页 |
(三)新启蒙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极左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遮蔽 | 第19-29页 |
一、唯意志论蔓延 | 第19-24页 |
(一)传统中国哲学中的整体主义世界观 | 第20-21页 |
(二)传统中国哲学对人精神意志的强调 | 第21-24页 |
(三)平均主义理想 | 第24页 |
二、机械唯物主义盛行 | 第24-25页 |
三、主观与客观之间关系模糊不清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李泽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 | 第29-35页 |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 | 第29-32页 |
(一)积淀理论 | 第29-30页 |
(二)积淀理论的运用 | 第30-32页 |
二、对主观能动性的再阐释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李泽厚“新启蒙”思想的内容 | 第35-43页 |
一、康德的先验论的重塑 | 第36-38页 |
二、马克思实践论的改造 | 第38-39页 |
三、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内容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对李泽厚“新启蒙”思想的评述 | 第43-49页 |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转换性创造 | 第44-45页 |
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出色运用 | 第45-46页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流派的创立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