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公共精神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缘起与重大意义第13-20页
        一、本文研究的缘起第13-19页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9-20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现状综述第20-25页
        一、西方有关公共性与公共精神研究第20-22页
        二、我国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开拓及对公共精神的关注第22-24页
        三、公民教育逐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第24-25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理论创新第25-30页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5-26页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6-28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8-30页
第二章 公共精神及其理论演进第30-42页
    第一节 公共精神概念辨析第30-35页
        一、公共精神的词源学分析第30-31页
        二、公共精神概念的考证第31-34页
        三、本文理解的公共精神特质第34-35页
    第二节 公共精神的历史内涵与当代话语第35-38页
        一、我国公民社会以前的公共精神第35-36页
        二、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第36-37页
        三、当代公共世界的公共精神第37-38页
    第三节 公共精神在我国形成的社会基础第38-42页
        一、公共精神在我国形成的经济基础第38-39页
        二、公共精神在我国形成的政治法律基础第39-40页
        三、公共精神在我国形成的思想文化基础第40-42页
第三章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共精神第42-56页
    第一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共精神要件第42-47页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第42-43页
        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共精神要件第43-47页
    第二节 培育公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第47-50页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公共精神意蕴第47页
        二、培育公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第47-49页
        三、培育公共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型的现实选择第49-50页
    第三节 以公共精神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第50-56页
        一、以公共精神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第50-52页
        二、以公共精神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回到公共生活第52-56页
第四章 公共精神介入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涵化第56-75页
    第一节 公共精神与意识形态教育第56-61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共精神属性第56-59页
        二、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第59-60页
        三、以公共精神培育夯实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基础第60-61页
    第二节 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教育第61-68页
        一、政治公共性追问第61-63页
        二、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的关联第63-66页
        三、自觉认同并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第66-68页
    第三节 公共精神与公共道德教育第68-75页
        一、公共道德的价值论意义第68-71页
        二、公共道德与公共精神的关系考量第71-72页
        三、以公共道德规范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72-75页
第五章 公共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拓展第75-94页
    第一节 公民社会生成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第75-84页
        一、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第75-78页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第78-82页
        三、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培育公共精神的作用第82-84页
    第二节 志愿服务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宽路径第84-89页
        一、志愿服务在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第85-86页
        二、志愿服务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第86-89页
    第三节 公共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张力第89-94页
        一、公共舆论是公共精神的必然要求第89-90页
        二、公共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广阔平台第90-92页
        三、发挥公共舆论的“无形力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92-94页
第六章 公共精神评价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第94-106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估的现实与不足第94-98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与成效评估第94-96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估的方法及缺陷第96-98页
    第二节 公共精神评价的维度第98-101页
        一、个体公共精神的评价维度第98-99页
        二、社会公共精神维度评估第99-101页
    第三节 公共精神生成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检验第101-106页
        一、公共精神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奠定基础第101-103页
        二、公共精神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供新的评价思路第103-106页
第七章 公共精神世界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全球视野第106-118页
    第一节 公共精神的世界话语第106-110页
        一、公共精神关注全球公共问题第106-108页
        二、公共精神深入不同主体的思想意识第108-110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视野第110-113页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开放的学科体系第110-111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第111-113页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球责任教育第113-118页
        一、全球责任概念的提出第113-114页
        二、全球责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界第114-115页
        三、全球责任教育的具体路径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形象德育论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