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南朝文研究概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本论题的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管锥编》关于南朝文的文学研究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文体学研究 | 第14-20页 |
一、文体间的比较研究 | 第14-18页 |
(一)“文”与“史”的比较 | 第14-15页 |
(二)“诗”与“赋”的比较 | 第15-17页 |
(三)“文”与“笔”的比较 | 第17-18页 |
二、文体内部研究 | 第18-20页 |
(一)为文“自注”现象研究 | 第18-19页 |
(二)骈偶之文研究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修辞学研究 | 第20-22页 |
一、抽象之形象研究 | 第20-21页 |
二、“若无毛质”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文学批评研究 | 第22-24页 |
一、“时代错乱”现象研究 | 第22-23页 |
二、“神韵”说 | 第23-24页 |
(一)何谓“神韵”及其发展流变 | 第23-24页 |
(二)“神韵”的诗画一律 | 第24页 |
第四节 文献考订 | 第24-26页 |
一、对作品作者的考订 | 第24-25页 |
二、对作品内容的考订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管锥编》关于南朝文的文化研究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南朝文中的宗教研究 | 第26-29页 |
一、宗教思想研究 | 第26-27页 |
(一)“顿渐”之争 | 第26-27页 |
二、宗教现象研究 | 第27-29页 |
(一)佛教的肉食问题 | 第27-28页 |
(二)僧侣的丑行 | 第28页 |
(三)道家贵口授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社会风俗研究 | 第29-31页 |
一、“助哭”之俗 | 第29-30页 |
二、“别泪”之俗 | 第30-31页 |
三、“青牛避厌”之说 | 第31页 |
第三节 其他文化现象的研究 | 第31-34页 |
一、绘画艺术研究 | 第31-33页 |
(一)画有六法 | 第31-32页 |
(二)山水画研究 | 第32-33页 |
二、书法艺术研究 | 第33-34页 |
(一)字体与文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管锥编》南朝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引据详实的批评 | 第34-37页 |
一、“六经注我”式的引据方法 | 第34-35页 |
二、引据众多文本开展批评 | 第35-37页 |
第二节 讲求文理,不以貌取皮相 | 第37-41页 |
一、钱锺书的文理观念 | 第37-38页 |
二、文理观念下的评论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